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280406
大小:1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3
《幼儿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措施.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宝宝们入园,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孩子们在家里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霸道的个性和些许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家人有很大的依恋,上幼儿园难免有不适应。因此,老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呵护,足够的爱。从稳定情绪,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现状分析 (一)、行为现象 本班幼儿的年龄多数在2-3岁之间,大的3周岁左右。大部分孩子的生活均不能自理,说话口齿不是很清晰,只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新入园
2、的孩子对幼儿园感到陌生,哭闹现象会比较多,因此,需要我们慢慢地与孩子们沟通,以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来让孩子熟悉、喜欢上幼儿园,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卫生习惯。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
3、、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愉快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生
4、活管理方面: 老师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方面,以加强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为主,做到不辞辛苦,如反复训练幼儿定时解便,有尿及时告诉老师,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正确解便的方法。如果有个别幼儿拉在身上,老师应做到立即给幼儿更换干净的衣裤,并及时洗净脏的衣裤。托班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情绪也特别不稳定。有的幼儿以为吃了饭,爸爸、妈妈就会来接。因此,一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难免又会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候小朋友吃起饭来就很困难。老师在午饭期间必须做到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要进食一定的饭量,让他们在安静声中愉快的进餐。并用鼓励的语言逐渐培养幼儿自
5、己独立进餐。孩子午睡时做到上床前一看二摸三提醒,上床后做到安抚每一位哭闹幼儿,使他们都能安静地入睡,并随时查看孩子入睡情况。 (二)、常规训练方面: 常规训练是我们托班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幼儿进园年龄小,加上在家有家长包办,幼儿的生活自理很差。因此,我们要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培养,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教育他们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集体上厕所、喝水;饭前要洗手,午睡前上厕所;爱惜玩具,不乱扔,知道物归原处;与同伴友好相处,不争夺、独占玩具、不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有礼貌地向老师问早、再见;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6、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在共同活动中要听指挥守纪律、户外活动时不乱跑,避免事故的发生等。 (三)环境创设方面: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三、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2、严格执行一
7、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3、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4、每周检查幼儿指甲的长度,要求家长每周为孩子剪指甲,以防同伴间相互抓伤的现象。 5、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看、二问、三检查,严格检查幼儿身上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入园(如硬币、珠子、豆子等) 6、老师经常反复叮嘱幼儿注意安全,加强幼儿的常规及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幼儿必要的安全常识(如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吃、不能跟陌生人走等) 7、教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将安全工作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当中、时
8、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特别是较特殊的幼儿) 四、家长工作 热情、诚恳、主动地接待每一位家长,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相关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家长的行为规范及家长需要配合老师做好的工作等。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争取每个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争取做到每位家长都满意。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