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18407
大小: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3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
2、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
3、应当用书面形式。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AC)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A.二年B.四年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
4、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B)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无效的民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A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B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民法通则规定(B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1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C.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D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收入来源的7.法律规定(D)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A.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一年B.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二年C.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三年D.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四年
5、8.法人终止的原因有(AB)A.依法被撤销B.解散C.违约或侵权D.依法宣告破产四、问答题(每小题16分,工32分)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答:⑴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⑶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2.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答:⑴民事权利能力仅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这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不论是否实际参加民事法律关系都普遍享有的。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⑵民事权利能力示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
6、务的资格的统一。而民事权利合民事义务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相互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⑶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作业二课堂讨论题:1.公平、自愿原则论述参见课文第18-19页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请结合社会实践谈谈你对上述民法原则的看法和现实意义病写出你和同学的各自观点。并将你的观点发表在http://www.open.edu.cn民法学(1)课程论坛教学活动论坛中)论述参见课文第20页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业三案例
7、分析:2003年1月16日北京《信报》报道:“邻家漏水导致地基塌陷”一文。报道称“李某现在住在一间平房里,最近房屋向靠北的方向倾斜,经查看是因为邻居的排水管道常年漏水,墙壁久经污水的浸泡而发生的倾斜现象。他几次向邻居说明情况,希望他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但是,邻居却置之不理,并说漏水并不严重,墙壁倾斜是地基本身不牢固,和他无关。现在墙壁倾斜更为严重,房顶甚至出现裂纹,李某住在这里觉得很不安全,但让他自己修缮房屋又觉得太吃亏。现在的他十分为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请从法理角度分析这一案例,并说明法律依据,李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