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

ID:6115893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3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_第1页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_第2页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_第3页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_第4页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核心是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同时中庸思想还贯穿于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庸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今天还有无现实意义?这几乎是不言而喻就可以肯定下来的,虽然中庸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总而言之功大于弊。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可轻视的调节、指导、训示的作用。(一)中庸思想有助于培养人的德行“所谓‘仁者静’即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变中求不变,中庸之道正是这样一种乱世中谋求正道的处世原

2、则。如此便把这种意义上的中庸提为人类最高的生存之“德”,即生存的智慧。”①1.中庸思想为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中庸》把人如何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首要,这是人的立世之本,也是《中庸》的立世之本。同时,《中庸》还为我们加强个人修养提出有效的方法;“内省”、“自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朱熹认为这里的“中和”即“中庸”:“以性格言之,则日中和,以德性言之,则日中庸是也。”“喜怒哀乐”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情感,这是自己的主观感情。有人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是说所有没有表现出来的感情都统称为中。但是未发并不是没有发出来。依据儒家对中庸的认识

3、不可能所有的“未发的喜怒哀乐”都“谓之中”未发应该是“不发’,也就是说对喜怒哀乐进行有意的控制,当发则发,不当发则不发,如此才“谓之中”。那到底什么当发,什么不当发呢?则有节来决定“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节”原指事物的关键,这里指“理”。“中节”指合乎日常生活的理。“中和”就是要求控制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内在情感合乎于日常生活的理。“中节”,而且要“时中”----即时时都要合乎日常生活的“理”,这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谓依据,并且要有极大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对待自己的欲望,应该“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对自己的无休无止的欲望不加

4、以节制的话,人就会变得越发贪婪、越发的肆无忌惮。就会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所以作为君子,应该安心于现在的地位,做本分的事,不存分外之想。无论贫富贵贱,都应平和安详的活着,强调的是对自己现有状况的认识和把握以及自我心态的调整。只有做到对“我情”“不发”“发而皆中节”对待“我欲”“素其位而行,不愿争其外”。这是从思想上对君子的要求。那要做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又该有怎样的躬身实践呢?2.中庸思想为君子的行事之道提供了借鉴“中庸”培养目标是“君子”。何谓君子?“君子”在古代有固定的内涵。“西周春秋时期对贵族的通称……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无德

5、者’的称为。”[5]《礼记、区里上》云:“博学强记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君子”的风度首先在于能把握好度,既无过又无不及。不语大话,不说假话;言行一致,忠诚待人“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噪糟尔”君子要谨言慎行,但谨言慎行绝不等于少言寡语,行动缓慢。它是在于交往时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所考虑,是自己的行为和语言符合常理的要求,做到“博学久,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等行之”一个人幸福的标准不能用荣华富贵来衡量“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得。”知足者常乐。作为君子总能从平凡艰苦的生活中来寻找生活的乐趣,平等的对待他

6、人,不因别人强大而谄媚,也不因别人弱小而欺凌,摆正自己的心态。“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求人。心态平和,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作为君子还要至诚至性“唯天下至诚,未能尽其恬。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进物至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与”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也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的天性。以至万物者发挥其良性。达到一种至仁至善的境界,也就是君子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二)中庸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迪意义。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知道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7、,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发展成果的社会。而要构建一个这样的社会,就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中庸思想对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1.中庸思想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儒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信念。自然界的万物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属于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又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的发号施令,如果人类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孔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即把人类放在大自然的生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