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147386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1-22
《2020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7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7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7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7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下面
2、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根据新颁布《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一、学生状况及成绩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xx)、高三(xx)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上学期语文成绩情况来看,高三(xx)班的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高三(xx)班学生从上期成绩上来说是相对好的,但对那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多细心些。 思想状况方面,高三(xx)班有
3、2/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三(xx)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有取得良好成绩的强烈愿望,有个别怕吃苦,只想得到不愿付出,加上年少无知,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
4、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记文言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具 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
5、说明文的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除此而外,还要从10月份开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材重难点 高三语文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和外国诗歌、散文,重点是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语言;欣赏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艺术手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
6、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的思想。 五、教研课题 本学期在教学中仍沿用“目标教学法”开展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做好“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四个步骤,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六、教改措施 根据
7、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教改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公民,不会自学,就不可能具有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基于这一认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学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上。现行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比较注重对课文的分析与解说,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读的思路和备课资料。本来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由于受
8、应试的影响,实际上却成了对这些课文分析的“惟一”或“标准”答案。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