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08717
大小:48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3
《高一文科综合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文科综合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有关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的城市大都在大道的会合处B.我国北方的城市大都在河流的汇合处C.我国西北内陆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形险要处D.青藏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处2.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B.河流、地形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气候3.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A.寒潮源地不同B.产生寒潮的天气
2、系统不同C.国家缺乏统一管理D.南北气候差异大4.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来衡量()A.多年平均降水量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D.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5.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A.生物种类大量增加B.各地海洋渔场都扩大C.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各地生态系统将向好的方面转化6.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能源D.水资源7.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①增长速度仍居高不下。②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放慢。③每年人口增长数量仍很大。④人口增长速度地区差异较大。A.①②③B.②
3、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某地2007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8.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9.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10.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确定性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没有影响11.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
4、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12、“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新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美苏政治军事力量成抗衡态势D.国家利益的冲突13、“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B、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C、美国蓄意分裂各国和扶植德国D、美国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14、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不包括A.进行社会民
5、主改革B.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C.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D.重视科技与教育15、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D.日本力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6、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D.不同目标17、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A.缓和和紧张并存,和平和发展更为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B.核战争威胁消失
6、,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成为冷战对手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19.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0.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
7、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21.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22.1784年(乾隆
8、四十九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