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社会态度(1).ppt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

ID:61053234

大小:18.75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1-01-21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_第1页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_第2页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_第3页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_第4页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5章 社会态度(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社会态度第一节态度的定义与特征第二节态度与行为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四节态度的测量第一节态度的定义与特征一、什么是态度二、态度的特点三、态度的维度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节态度的定义与特征一、态度的界定奥尔波特:态度是一种心理的、神经的准备状态,它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人心理的所有反应过程起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作用。迈尔斯:态度是对某事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而评价性反应即泛指对某种事物的价值予以评定的历程。本书作者: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内在的和相对稳定的评价性心理结构,它以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为基础,

2、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一定程度的喜好(积极/肯定)或厌恶(消极/否定)的情感,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二、态度的组成要素/成分(迈尔斯)1、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对态度对象的理解及好坏评价,包括事实、知识和信念等。2、态度的情感成分(Affective)个人对某个事物所持有的好、恶情感,对态度对象的内心体验。3、态度的行动意向成分(Behavioralintention)个人对某个对象的反应倾向,行为的准备状态。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态度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三、态度的特征(一)社会性与主观经验性:(二)内在性与可测性:(三)持续性与情境性:(四)动力性:

3、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五)指向性:态度具有特定的对象四、态度的功能(一)认知功能:导向,影响信息选择和加工(二)动机功能:情感成分使反应有趋避(三)价值表现功能:态度内含价值观(四)自我防御功能:保护自我价值补充:态度的其它功能(一)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表态(二)对社会理解的影响(三)记忆过滤效应:影响学习效果(四)积极态度激励作用与消极态度的瓦解功能(五)态度影响意志力五、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1、态度与情感:2、态度与意见:3、态度与价值观:六、内隐态度内隐态度:内省不能识别但能影响个人当前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过去经验的痕迹。Greenwald(1998):无意

4、识的偏见Wilson&Lindsey(2000):双重态度模型自动未必无意识内隐态度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若关注加工过程,可表述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自动加工态度)若关注不同测量方法及其关系:态度分类可表述为直接和间接测量的态度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一、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致吗?(一)拉皮埃尔的歧视态度与行为研究:不一致1、研究的目的种族歧视态度与种族歧视行为之间的一致性2、现场研究带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游历美国受到很好的接待,仅有一家拒绝接待3、问卷调查6个月后,寄去问卷调查,分单问题和多问题光顾过的旅馆未光顾过的旅馆光顾过的餐馆未光顾过的餐馆总份数47328196问卷种类①②

5、①②①②①②回答人数2225201243385145不接待2023191140354741未定:视情况12113343接待10000001不愿意比例(%)9192959293929291不愿意接待所占平均比例(%)91.594.092.691.7①只就中国人提问;②分别就中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和日本人提问。表中数字:对“你愿意在你那里接待中国人作客吗?”的回答结论:“愿意接待中国人吗”问卷调查结果态度不能预测行为!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一、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致吗?(一)实验结果:不一致(二)盖洛普民意测验:一致1936成功地预言了罗斯福总统的当选预测票数与实得票数相差<1%(三)总结

6、?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一般态度与特定行为低相关,与“多重行为测量”高度相关。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计划行为理论(安杰曾/阿赞,Ajzen,1990)1、早期的理性行动理论(Ajzen,1975)(1)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考虑各种行为方案,评价各种结果,形成行为意向。(2)行为意向由两个因素决定:①对行为的态度:人们对某种行为的好坏评价②主观规范:对别人会不会赞成某种行为的感知(3)用这种行为意向来作为中介变量,解释行为个人态度主观规范意图行为加强他人态度修订的:计划行为理论(Ajzen,1985)三、影响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因素(一)态度本身因素1、态度结构:认

7、知成分与情感成分间的关系:知情一致,态度与行为更容易一致;知情不一,态度与行为可能就不一致2、态度的强度:强度越大,态度越能预测行为亲身经历而形成的态度能较好预测行为;道听途说而形成的态度很难准确预测行为3、态度的具体性与特定性:一般、笼统的态度,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具体、特定的态度,态度与行为一致4、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冲突时,外显态度与行为很可能不一致三、影响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因素(一)态度因素(二)个体因素1、态度及行为对个体的意义:意义重大,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