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

ID:61053231

大小:14.52 MB

页数:65页

时间:2021-01-21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_第1页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_第2页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_第3页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_第4页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土壤形成的实质、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的成土过程;了解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了解土壤分类和土壤分布的基本情况掌握红壤、盐碱土的改良与利用方法土壤土壤母质母质岩石岩石第一部分: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合成养料元素土壤体风化作用淋溶作用岩石江海沉淀作用有机体土壤形成的实质是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微生物分解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一、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成土因素学说:土壤是在五大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及人为活动影响下不断形成、发育的。前苏联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一)母质因素四川紫红砂岩紫色土影响土壤的矿物和

2、化学组成影响土壤的质地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二)生物因素动物:破碎、疏松土壤等植物:草本、木本微生物(三)气候因素通过控制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发育产生间接影响。(四)地形因素高度坡度坡向(五)时间因素土壤绝对年龄土壤相对年龄(六)人为因素耕作土壤红土青土黑土黄土白土(六)以人为因素为主的成土过程:熟化过程(五)以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灰化过程(一)以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富铝化过程、粘化过程(三)以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钙化过程、盐渍化过程、碱化过程(二)以生物积累为主的成土过程:腐殖质化过程、泥炭化过程(四)以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白浆化

3、过程二、主要的成土过程(一)以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岩石或其风化物表面上着生低等植物或微生物并开始形成原始土壤。原始成土过程湖北初育土黄棕壤粘膜粘化过程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土体中二氧化硅淋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多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红壤剖面砖红壤剖面(二)以生物积累为主的成土过程腐殖化过程土体中特别是土表进行腐殖质形式的累积过程。泥炭化过程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的累积过程。多在地下水位很高或地表积水的沼泽地带。钙化过程(三)以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钙化过程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过程。多在半干旱地区脱钙-积钙脱钙积钙CaCO3(淀积)+C

4、O2+H2O=Ca(HCO3)2Ca(HCO3)2形成引起脱钙,CaCO3形成导致积钙。黑钙土钙积层盐渍化过程盐渍化过程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钠、钾)的聚集过程。多在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燥、蒸发力强地区。盐渍化过程在干旱及高山寒漠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及母质所含易溶性盐分,在蒸发作用下于地表或土体中聚积形成盐化层。碱化过程在季节性积盐和脱盐频繁交替作用下,土壤吸收复合体上钠的饱和度很高,水解后,呈强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干旱地区盐土景观海滨盐土景观潜育化过程(四)以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潜育化过程土体长期淹水使变价元素还原产生灰色至深灰色土层的过程。潴育化过程土体中地下水

5、位季节性升降变化,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产生锈纹、锈斑的过程。潴育化水稻土潜育化★白浆化土壤表层季节性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如下图)土壤剖面水分作用机理[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由于化合物变化引起物质形态、性质变化。(1)潜育化静水浸泡强还原Fe+3(红、棕色)Fe+2(兰灰色)(2)潴育化水位上升:还原水位,下降:氧化Fe+3、Mn+4Fe+2、Mn+2水位下降后出现“红棕色锈层”水位上升后形成“兰灰色层”(3)白浆化滞水还原Fe+3、Mn+4Fe+2、Mn+2(淋失)白色脱Fe、Mn层(高价不溶)(低价可溶)灰化过程(五)以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灰化过程土体亚表层二氧化硅残留,铁铝

6、与腐殖质形成络合物的淋溶和淀积过程。在寒温带针叶林地区。灰化及漂灰化机理:有机酸、酚等苔藓吸水饱和还原Fe+3、Mn+4Fe+2、Mn+2(高价不溶)(低价可溶)Fe+3、Mn+4Fe+2、Mn+2(氧化物,不溶)(络、螯化合物,可溶)灰白色脱FeMn层灰化层Fe、Mn有机络合、螯合物形成,导致Fe、Mn淋溶,伴有原生、次生矿物的分解、合成灰白色层(六)以人为因素为主的成土过程熟化过程在人为合理耕作、利用改良及定向培育下,使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土壤旱耕熟化过程一、土壤的分类(一)前苏联的发生学分类(定性)第二部分土壤的分类进行土壤分类的着眼点是气候和植被(二)美国的系统分

7、类(定量)以诊断层作为分类的依据,各级分类的基础是野外可以定量和查核的土壤性状(三)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制20世纪30年代至解放初期,受美国土壤分类的影响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土壤分类1992年,确立《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第二次土壤普查)1995年,借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拟定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发生学原理指导下,以土壤属性(比较稳定的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年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