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

ID:61027257

大小:18.4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1-19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

2、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

3、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

4、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

5、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

6、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本次实习任务  1.认识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  2.认识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依据;  3.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方法;  4.认识实习区的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  5.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书。  实习基本要求  1.实习期间严格听从实习队长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几天野外实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

7、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过程中所了解的  2.奥陶系  该系缺失上统及下统。中统马家沟组:分布于北部与偃师、巩县交界的边邻地区及东部告城至密县、禹县一带,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正和接触。下部以灰黄色页岩、泥灰岩为主,底部有砂砾岩,厚30米。中上部为深灰色致密状灰岩、豹皮状及角砾状灰岩,厚93米。该层含有丰富的牙形石。  3.石炭系  这里仅有中统本溪组及上统太原组。  (1)本溪组:与

8、下伏奥陶系或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2—16米。下部为紫红、灰白、灰黄色含铁铝土页岩,底部夹透镜状或鸡窝毒药赤铁矿层;中上部为灰、灰绿色鲕状铝土质泥岩夹砂纸泥岩及铝土矿层。  (2)太原组:厚51—105米,由灰岩、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顶部以黑灰色硅质泥岩或燧石层与上覆山西组分界,本组灰岩富含蜓科、腕足类、珊瑚、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