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

ID:60982899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1-17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_第1页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_第2页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_第3页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_第4页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ANSYS算例 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NSYS算例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及命令流【ANSYS算例】9.3(1)悬臂梁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GUI)一个左端固定的悬臂梁见图9-7(a),厚度为1cm,在它的右段中点上施加有一个集中力,该集中力为循环载荷见图9-7(b),悬臂梁的材料为多线性弹性材料,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00,实验获得的该材料的非线性应力-应变行为见表9-3。分析该悬臂梁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观测点P的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历程。(a)悬臂梁以及加载位置(cm)(b)所受的循环载荷(N)图9-7一个悬臂梁以及加载历程表9-3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实验数据实验点

2、1实验点2实验点3实验点4实验点5应变00.0040.0150.030.08应力()080160210280解答:为考察悬臂梁根部P点的应力-应变历程,采用2D的计算模型,使用平面单元PLANE42,材料采用多线性弹塑性模型(mkin),进行循环加载过程的分析。建模的要点:⑴设置几何以及材料参数;⑵输入材料的多线性弹塑性模型(包括弹性模量和屈服极限),见图9-8;⑶通过设置time来给出加载历程,每次加载都输入当时的状态载荷值,不是增量加载,每次加载后,必须进行计算,再进入下一步的计算;⑷在时间后处理中,通过设置几何位置来查询对应的P观测点的节点编号

3、,并设置观测点的应力显示变量(2号变量)以及塑性应变为显示变量(3号变量),最后将3号变量设置为横轴,画出2号变量随3号变量的变化曲线,见图9-9。可以看出,该材料具有非常明显的Bauschinger效应(即正向屈服与反向屈服之和是单拉实验屈服极限的2倍)。图9-8多线性弹塑性模型图9-9观测点P上的应力应变历程(SX)给出的基于图形界面的交互式操作(stepbystep)过程如下。(1)进入ANSYS(设定工作目录和工作文件)程序→ANSYS→ANSYSInteractive→Workingdirectory(设置工作目录)→Initialjobn

4、ame(设置工作文件名):Beams→Run→OK(2)设置计算类型ANSYSMainMenu:Preferences…→Structural→OK(3)设定不显示时间ANSYSUtilityMenu:PlotCtrls→WindowControls→WindowOptions…→DATE:NoDateorTime→OK(4)定义单元类型ANSYS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Add…→Solid:Quad4node42→OK(返回到ElementTypes窗口)→Close

5、(5)定义材料参数ANSYS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输入EX:2E4,PRXY:0.3(定义弹性模量及泊松比)→OK→返回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窗口Structural→NonLinear→Inelastic→RateIndependent→KinematicHardeningPlasticity→MisesPlasticity→Multilinear(Fixedtabl

6、e)→在Strain一行中对应1至4号点输入0.004、0.015、0.03、0.08→在Curve1中对应1至4号点输入80、160、210、280→点击右下角Graph→OK→Close(关闭材料定义窗口),,见图9-8,观察窗口中的多线性弹塑性模型(6)构造模型生成关键点ANSYS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ActiveCS→Keypointsnumber:1,X,Y,ZLocationinactiveCS:0,0,0→Apply→同样依次输入其他三个关键点(100,0,0

7、)、(100,10,0)与(0,10,0)→OKANSYS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ThroughKPs→用鼠标依次点击1、2、3、4关键点,生成面单元(7)网格划分ANSYS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erOpts→MesherType:Mapped→OK→2DShapeKey:Quad→OKANSYS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contrls→ManualSize→Lines→Picke

8、dLines→选择上下两条横边线,Ok→NDIV设置为20→Apply→选择两条竖边线→Ok→NDIV设置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