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

ID:6096738

大小:303.73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1-02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_第1页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_第2页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_第3页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_第4页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①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中国投入产陈锡康出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会第五届年会报投入产出技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间接联系,告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向一些新的行业扩展。根据1998年5月在美国纽约大学召开的第12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2000年8月在意大利Macerata大学召开的第13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以及有关杂志如“EconomicSystemsResearch”等所发表的论文,兹介绍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发展趋势的部分情况如下:目前国际投入产出技术有如下三个发展

2、趋势:第一,编表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根据国际投入产出协会2000年年度报告,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经常编制投入产出表,一些主要国家,如日本、荷兰、美国等OECD国家,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每隔4—5年定期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已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投入产出技术与其他经济分析方法和数量经济方法日益融合。例如,投入产出技术和经济计量学、数学规划方法、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等。各种经济分析方法在应用分析过程中密切结合,以致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RichardStone曾经指出,“投入产出的核心日

3、益难以辨别”。第三,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特别是以下三方面的应用受到重视:(1)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温室气体排放等。(2)知识、创新、生产率增长。(3)世界经济全球化,包括编制国际投入产出表、编制包含进口矩阵的C型投入产出表。兹介绍部分应用情况如下:1SDA与投入产出技术结合研究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结构变动等SDA是StructuralDecompositionAnalysis即结构分解技术的简称。某个经济变量经常可分解为若干因素的乘积,这个变量的变动也可分解为这些因素变动的乘积。SDA经常与投入产出技术

4、结合起来,用来分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产量(产值)增长等等。其原理如下:S=BY即S可分解为第1因素B和第2因素Y的乘积。令①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0131002)3图GG.jpg⑽S=S1-S0,⑽B=B1-B0,⑽Y=Y1-Y0下标1和0分别表示时期1和0,也可表示为两个地区,或两种类型企业等。则⑽S=B1Y1-B0Y0=(B1-B0)Y0+B(0Y1-Y0)+(B1-B0)(Y1-Y0)=⑽BY0+B0⑽Y+⑽B⑽Y通常我们把⑽BY0称为B因素变动的原始(基本)影响。把B0⑽Y称为Y因素变动对S的原

5、始影响,而把⑽B⑽Y称为两个因素变动的交叉影响。如S受三个因素影响,即S=BDY不难证明⑽S=⑽BD0Y0+B0⑽DY0+B0D0⑽Y(原始影响)+⑽B⑽DY0+⑽BD0⑽Y+B0⑽D⑽Y+⑽B⑽D⑽Y(交叉影响)如S可分解为一组三个因素乘积与另一组两个因素乘积之和,即S=BDY+EM则⑽S=⑽BD0Y0+B0⑽DY0+B0D0⑽Y+⑽EM0+E0⑽M(原始影响)+⑽B⑽DY0+⑽BD0⑽Y+B0⑽D⑽Y+⑽E⑽M+⑽B⑽D⑽Y(交叉影响)-1Y,即X=BY,我们可以利用SDA法,得到投入产出中X=(I-A)⑽X=⑽BY0+B

6、0⑽Y+⑽B⑽Y-1⑽B=⑽(I-A)表示技术变动,⑽Y表示最终需求变动。由此,可以研究总产出向量变动受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的影响。Y又可分解为C(y最终需求结构系数)和G(纯量,表示GDP总额),即X=(I-A)-1CG=BCGyy则⑽X=⑽BCy0G0+B0⑽CyG0+B0Cy0⑽G+⑽B⑽CyG0+⑽BCy0⑽G+B0⑽Cy⑽G+⑽B⑽Cy⑽G交叉影响项通常不单独列出,而是合并到某个因素的原始影响中去。如何合并,影响很大,通常根据经济意义来确定。如S=BY,⑽S=⑽BY0+B0⑽Y+⑽B⑽Y,有两种合并方法,即(1)⑽

7、S=(⑽BY0+⑽B⑽Y)+B0⑽Y=⑽BY1+B0⑽Y(2)⑽S=⑽BY0+(B0⑽Y+⑽B⑽Y)=⑽BY0+B1⑽Y在投入产出技术与SDA结合研究一系列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如Syrquin,M.(1975),Torii,Y.andK.Fukasaku(1984),Chen,K.andK.Fu-Jikawa(1987),AbdulQayyumKhan(1991),BarbaraM.Roberts(1995),XiannuanLin&KarenR.Polenske(1995),XiaoliHan(1995

8、),TengJian(1996),PietJ.J.Lesuis,PaulK.C.deBoer,RinsHarkema&BartHobijn(1996),EdwardN.Wolff(1997,ChenXikangandGuoJU-e(2000),Henrikk.Jacobs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