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

ID:6093448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2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_第1页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_第2页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_第3页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_第4页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研究  摘要:平原地区发育的滑坡通常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好。崔庄乡周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西北部,属丘陵区。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充分认识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在天然和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情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的方式进行防治。关键词: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变形破坏机制;

2、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8崔庄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距南召县城约为6km,滑坡区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有乡村公路经过,总体上交通较为便利。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便于分析该地区该类型滑坡灾害的性质,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1]。论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2-10],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1滑坡区地质条件1.1气象水文条件崔庄乡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夏季高

3、温多雨,冬季干寒。年均气温14.8~13℃,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51.9mm左右,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m、328.9mm。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降雨条件下,区内冲沟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伏基岩裂隙排泄。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具有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点,其含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排泄。但是基岩含有大量泥岩层,故基岩裂隙

4、水的排泄量很小,一般小于0.5L/S。1.2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8工作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区,滑坡区高程为310~360m,为山地到平原过渡带。冈峦起伏,整体坡度约为17°,丘陵山顶多为圆状,坡积层发育,坡体局部见基岩出露,坡表植被覆盖较好(图1)。调查区主要岩性为耕植土(Q4pd)、第四系残坡积物堆积层(Q4el+dl)、秦岭地层区下白垩统-上侏罗统(J3-K1)。图1工作区地形地貌图1.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佛爷沟-跑马岭断层下盘,推测距该断层约40m。外口-跑马岭断层(F2)总体走向280°-290°,向北倾,倾角一般40°-50°,少数可到60

5、°(图2)。图2南召县地质构造略图断裂破碎带一般宽约10m,部分地段可达50m以上,断裂北侧为栾川群的片岩、大理岩及侵入栾川群的次火山岩,在崔庄一带为上白垩统红色磨拉石建造;南侧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碎屑岩。沿主断面分布断层泥,宽数十厘米到数十米,南侧为构造角砾岩。南侧砂质泥岩受到严重挤压揉皱统呈灰黑色,流劈理发育,并逐渐过渡成断层泥,其流劈理产状与断层泥中流劈理产状一致(图3)。据此,北部栾川群大理岩、变石英正长斑岩逆冲于上侏罗统-白垩统沉积碎屑岩之上,且在断裂带中残余有早期构造岩,该断裂为两期活动的逆掩断层。图3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2滑坡基

6、本特征82.1滑坡形态及规模该滑坡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组,滑坡总体呈舌形(见图4-1),纵向长约215m,横向宽约90m,主滑方向约为163°,坡体后缘高程约为370m,前缘高程约320m,相对高差约50m,平均坡度约24°,滑体厚度约为5~8m,平均厚度约约6.5m,滑体总方量约12.57×104m³,滑坡区全貌及形态见图4、5。图4滑坡总体形态全貌图图5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2.2滑体、滑动面及滑床特征经现场调查及钻探、槽探揭露的地层情况来看,滑坡体物质主要为表层耕植土及含碎石粉质粘土(图6)。耕植土分布于坡体表层,厚度约为0.3~

7、0.7m,呈黄褐色,结构松散,成分以粉质黏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及砂泥岩碎屑;粉质粘土呈黄褐色,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韧性中等。含风化片岩碎屑和碎块,局部含漂石。(a)耕植土(b)粉质粘土图6坡体物质8滑动面主要分布于粉质粘土与基岩交界面处,滑动面物质主要为碎石粉质粘土,碎屑主要为砂泥岩碎屑,含量约为3%。该层粉质粘土较上覆土层含水量增大,土层结构混杂,局部可见明显挤压痕迹。滑床主要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系统(J3-K1)地层,岩性为泥质砂岩、泥岩、中-巨厚层砂岩砂岩和粉砂岩。表层岩石风化破碎较严重,尤其是泥岩层表现更加明显。中上部为粉砂

8、岩、砂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石质地较软(图7)。图7滑坡纵剖面示意图2.3边界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地质测绘及综合分析确定该滑坡边界特征如下:后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