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

ID:6090602

大小:700.78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8-01-02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_第1页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_第2页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_第3页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_第4页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工业-125-《《《镜湖区志《镜湖区志》》》资料辑选》资料辑选概概概概述述述述芜湖市是一座魅力四射的江南名城,,,镜湖区是这座城市的明珠,镜湖区是这座城市的明珠。。。。镜湖区是芜湖市中心区,位于青弋江北岸,东起棠梅村村界,西至中山路、九华山路与新芜区O‘O’O‘交界,南以青弋江与马塘区相邻,北临鸠江区五里汀。地处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O’3131,总面积16.2平方千米。2002年,全区户籍人口有59521户,178891人,其中流动人口20455人,人口密度10922人。区政府坐落在北京路97号,下辖东门、

2、中江、镜湖、北门、赭山、赭麓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村委会。区境有20个少数民族,共2371人。镜湖区境地貌属平原地带,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为9米。境内有邢家山、曹家山、营盘山、神山、赤铸山、马鞍山、大小火炉山等。湖塘有镜湖、九莲塘、西洋湖等。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0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C,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60.6小时。镜湖区是芜湖老城区。吴黄武二年(223),孙权把芜湖县治由鸠兹迁移至区境鸡毛山上。因“扼中江之险”,历史上

3、素为江南重地。遗留的众多的古迹,表明了这一地域悠久的历史和地方特色。镜湖区是芜湖最繁荣的商业之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人流物流为芜湖之最。区域内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展示出文明繁荣、日新月异的都市风采。纵论史迹备峥嵘古城彰显岁月沧桑区境现存古城是“明城”遗址。东晋时期,芜湖已成为临江重镇。公元324年,大将王敦在鸡毛山屯兵筑城垒,史称王敦城。北宋太真至真宗(976—1028年)时期,始筑城池,史称“宋城”。后经连年战乱,多次筑而又毁。明万历三年(1575),再次筑城,史称“明城”。清顺治、乾隆时期,曾两次整修加固城垣。

4、古城内的城隍庙建于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最早建造的城隍庙。古城中央十字街上的周喻点将台及城内周瑜操练兵马的教场东村,成为三国遗址。建于宋元符二年(1100年)的孔庙,庙内大成殿内壁上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五块碑刻,-126-第八章工业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绪三十一年建造的“大清监狱”,经百年风雨,碉楼依然,狱室犹存。城内街道纵横,小巷曲径幽深,庭院深深。花街、南正街、鱼市街、儒林街,街街雕窗飞檐;怡园、大花园、留春园,园园徽风疏澹。如今,古城依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证明了这里是芜湖城市的发祥地

5、。明兴长街喧闹十里芜湖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当数长街。它形成于北宋,兴盛于明。随着江南生产发展,货物骈集于芜湖,此时,长街店肆林立,市声若潮。清同治年间后,长街商业愈益繁荣。尤其以光绪二年(1876)芜湖驿为通商口岸,形成米市后,长街百货咸集,殷实商铺,尽瘁与此,进入鼎盛时期。“商号店市”,驰誉大江南北。芜湖解放后,特别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修复后的长街复原昔日徽派建筑的神韵,展露现代商业恢宏气势。百顷波光之镜湖江左名城,因水而灵。城中有湖为镜湖,百顷波光,始辟于南宋。状元张孝祥(1132—1169)捐田百亩,汇而为湖。“环种杨柳芙蕖,为

6、邑中风景最佳处”。张孝祥的《蝶恋花·怀于湖》,对自己居住的镜湖之畔庭院作了“群芳吐蕊、清水碧莲、柳絮飘零”的生动描写。“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可见张孝祥对镜湖的深情。为了纪念这位南宋爱国词人,当时,太平府在“县西升仙桥”兴建状元坊,今为区境的巷名。解放后,经过多次整修,市政府迁址,鸠兹广场亲水,步行街傍湖,中山闹市取静,镜湖与赭山相望,宛如一幅浓彩淡墨的山水画,胜景难述。今区名镜湖,此之谓也。创铁画工艺奇葩葩葩芜湖铁画始创于清代顺治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铁画创始人芜湖铁匠汤鹏,得大画家萧云从指点,以锤代笔,以铁为墨

7、,以炉为砚,以砧为案,“百炼化为绕指柔”,赋予顽铁以艺术生命。中国文学巨匠郭沫若挥毫写下“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题词。铁画工艺经过代代相传,创作出一批批优秀作品,铁画发祥地的美誉成为镜湖人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江南米市首屈一指芜湖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砻坊20余家,紧靠青弋江通往长江出口处,方便水上运输。光绪二年(1876),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光绪八年(1882),李鸿章为了家族利益,将镇江米市迁芜,是以舟樯环江,八方咸来贸易,芜湖米市呈现出“堆则如山、销则如江”景象。各地商客纷纷同乡相

8、约,捐款购地,争建会馆。洋行、商店、工厂随地而起,改造街道、开辟马路,市区迅速扩展。洋务飙起,欧风美雨,促机器制造之兴起,皆为米市新辟地。人文荟萃青史留梦区境风光美景曾令多少历史名人迷恋。早在北宋,诗人黄庭坚曾携家寓居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