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

ID:60858570

大小:2.94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2-24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_第1页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_第2页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_第3页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_第4页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任课人:逄雯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第一节圈闭与油气藏概述第二节油气聚集机理第三节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第四节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第五节地温场、地压场和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六节凝析气藏的形成第七节非常规气藏的形成特征第八节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第三节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藏的保存、破坏与再形成一、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油气源条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良好的保存油气源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油源的丰富程度,取定于生油岩的体积、有机质数

2、量、类型和成熟度,以及生油岩排烃能力。有利:生烃面积大、生油层系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类型优越、热演化程度较高。世界上61个特大油气田分布在12个大型含油气盆地,都发育巨大体积的沉积岩系,具有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的生油气凹陷,具备充足的油气来源。(一)充足的油气源条件世界12个大含油气盆地61个特大油气田的情况简表波斯湾盆地油气田分布图波斯湾盆地占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天然气储量的三分之一。松辽盆地下白垩统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图1—生烃强度等值线,2—地温梯度等值线,3—油田,4—凹陷边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齐家古龙凹陷与三肇凹陷

3、之间的大庆长垣,这正是三角洲砂体有利储集层分布区,也是近油源的有利储集区。齐家古龙凹陷分布区基本上与本区生油中心分布一致,生油中心的油气主要以侧向运移聚集于大庆长垣,还有一部分分别沿齐家古龙及三肇两个凹陷周围的有利储集相带分布。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油气分布除了直接受控于有利构造圈闭及储集相带之外,生油中心也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大盆地形成大油气田,具有体积巨大的生油岩体12个盆地都大于10×104km2,沉积岩体积多在50×104km3以上,生油岩系总厚度一般在500m以上。有些盆地面积虽然较小,但沉积岩厚度大,圈闭的有效容积大,生油层总厚度

4、大,油源丰富,也可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面积仅3900km2。沉积厚度达6000m,泥质生油岩系厚达2000-3000m,油源极为丰富。储集层、圈闭条件好,油气十分丰富。该盆地石油可采储量近20×108m3,储量丰度居世界各含油气盆地之首,俗称“小而肥”盆地。世界部分含油气盆地的丰度洛杉矶盆地渤海湾盆地的东营凹陷面积只有5700km2,生、储油条件极好,目前已发现石油地质储量超过20×108吨,丰富程度可与洛杉矶盆地相媲美。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好,能保证运移至储层中的油气不会逸

5、散。根据生储盖组合之间的沉积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和被断层或不整合面所分隔的不连续生、储、盖组合。(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组合类型示意图据空间组合关系分为: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1)正常式生储盖组合:地层剖面上烃源岩位于组合下部储集层位于中部,盖层位于上部。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以垂向运移为主。(2)侧变式生储盖组合:由于岩性、岩相在空间上的变化导致生储盖层在横向上组合而成。多发育在生油凹陷斜坡带或古隆起斜坡上,由于岩性、岩相横向发生变化,烃源岩层和储集层同属一层,两者以岩性的横向

6、变化方式接触,油气以侧向同层运移为主。(3)顶生式生储盖组合:烃源岩层与盖层同属一层,而储集层位于其下的组合类型。(4)自生、自储、自盖式生储盖组合:烃源岩层、储集层和盖层同属一层。石灰岩中局部裂缝发育段储油、泥岩中的砂岩透镜体储油和一些泥岩中的裂缝发育段储油都属于这种组合类型。生油层与储集层为互层组合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砂岩与页岩呈略等厚互层的地区,生-储岩接触面积最大,最有利于石油聚集。生油层与储集层成指状交叉组合形式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美国怀俄州盐溪区白垩系弗朗提尔组砂---泥岩厚度比率图◆石油多产自砂岩与页岩之

7、比例为0.25-0.5的地区。产油地区及层系砂岩-泥岩厚度比率砂岩厚度百分率,%美国落基山区上白垩统0.25~120~50美国怀俄明州盐溪区白垩系费朗提尔组0.6037秘鲁帕里纳斯砂岩油藏0.23~0.419~29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宾夕法尼亚系阿托卡组0.50~2.033~67若干地区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率☆——单纯块状砂岩发育或单纯块状页岩发育的地区,对石油聚集都不利。只有在砂岩厚度百分率介于20~60%,砂岩储集层单层厚约10~15m、页岩生油层单层厚约30~40m,二者呈略等厚互层的地区,砂-页岩接触面积最大,最有利于石油聚集。

8、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影响因素:1、圈闭形成时间—早2、圈闭离油源区—近3、圈闭所处位置—通道上4、水动力强度及流体性质—静(三)有效的圈闭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