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854702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小组职责说课讲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精品资料推荐……………………………………………………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科主任是科室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协助科主任完成对科室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1.本小组由科主任与科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医学装备的质量和安全管理。2.为更好的保证服务质量,监督制定医学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安全防护、医学装备应急管理等相关制度。3.按照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规划,认真贯彻相关工作指示,坚决执行委员
2、会制定的相关工作计划,对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管理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与分析。4.根据监管分析情况,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组织推动修订相应的制度,及制度的培训、试用、再完善的程序。5.根据装备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制定医学装备部门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并推动执行。6.推动科室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7、组织制定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通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及落实情况。第一章、绪论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与方法,以识别病证,
3、推断病情,给防治疾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最新精品资料推荐……………………………………………………3…………………………………………………………最新精品资料推荐……………………………………………………0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通过“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0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贯串
4、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难经》特别重视脉诊,其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法。03、西汉·淳于意(仓公)创立“诊籍”04、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创始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05、东汉·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06、西晋·王叔和《脉经》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象,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07、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等传染病,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是对黄疸病人作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08、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5、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09、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10、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11、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将病因归为三类:外感六淫为外因,七情内伤为内因,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为不内外因;12、南宋·崔紫虚《崔氏脉诀》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24脉。南宋·施发《察病指南》为诊法专著,并绘脉图33种,以图来示意脉象。13、元·敖氏《点点金》
6、《金镜录》分12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杜清碧增补为36图,即现存的《敖氏伤寒金镜录》14、金元: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对脉学颇有贡献。滑寿《诊家枢要》为脉诊的专著,载脉29种。刘昉《幼幼新书》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的重要意义。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15、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其中的“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等,对后世影响甚大。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27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明朝·李中梓《诊家正眼》16、清代李延昰《脉诀汇辨》、周学霆《三指禅》、徐灵胎《洄溪脉学》、
7、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都是论脉诊的著作。张登《伤寒舌鉴》载有120图;梁玉瑜《舌鉴辨证》载图149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的理论与方法,便于掌握要点。林之翰《四诊抉微》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重,四诊互参。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也有一定成就。汪宏《望诊遵经》收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从全身各部位的形态色泽和汗、血、便、溺等各种变化中进行辨证,并预测其顺逆安危,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喻嘉言《寓意草》提出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17、温热
8、类疾病:…………………………………………………………最新精品资料推荐……………………………………………………3…………………………………………………………最新精品资料推荐……………………………………………………明·吴又可《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