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8394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设计实践协同发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设计实践协同发展探究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二者密不可分、协同发展,本文研究二者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二者协同发展对我国绿色建筑节能事业的重大意义,提出二者的发展方向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关键词:评价体系;设计实践;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1、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发展概况6二十一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观念与实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的建筑领域,所以以绿色建筑设计为指引,促使建筑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
2、经成为我国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大方向上在“十一五”期间,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自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以来,得到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有157项工程列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年度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绿色建筑和低能耗示范工程项目。示范项目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面积2868万㎡,
3、项目类型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建筑。由于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发展较晚,绿色建筑技术开发较国外大大落后,包括建筑设计人员在内的许多人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实质混淆不清,再加上一些存商业目的的的蓄意炒作,导致我国绿色建筑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陷入许多误区,所以设计实践急需成体系的一套控制评价系统去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正在发展与完善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现状伴随着绿色建筑研究与
4、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设计与检测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面对近期各国建筑评价一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就此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来在绿色建筑评估方面的发展情况。如果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进程进行划分,那么从上世纪906年代初开始,国际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2)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的模拟与评价,(3)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我国虽然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阶段性问题
5、等限制,绿色生态建筑评价工作在实际应用、技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上处于不平衡的发展阶段。目前,各国绿色建筑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五类指标:环境、健康、社会、规划、设计、以上指标又可分出子项和次子项等多个层次,包括几十到几百条细则,定性和定量数值几十到上千条不等。在评价机制各国在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式中所采用的评价机制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确定评价指标项目,其次对以上确立的各项指标项目确定评价标准。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性实践开发,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各类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按照评价对象主要可
6、以将它们分为三类,分别是住宅类、特型类、综合类。其中住宅类体系名称有:生态住宅(住区)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要点及技术导则、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四种。住宅类评估对象为住宅/住区。特型类体系名称有:6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标准。特型类评估对象为奥运建筑(包括奥运园区、体育场及配套建筑)世博会相关的建筑类型。综合类体系名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期汇报稿)、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浙江省绿色建筑标准四种。综合类评估对象为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设计实践
7、的协同发展从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建筑技术6的日新月异和人类生活理念的改变,绿色建筑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通过绿色建筑实践应用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检验,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宝贵的实际数据和经验,同时设计中对新技术的采用及设计理念的转变,也促使评价体系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判的标准规范,从原理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法则性设计”法则性设计的方式随着建筑业法制法规的日益健全,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设计方式。目前,许多国家都以规范的形式使建筑寿命和可靠性问题的解决方式制度化——通过规范制定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标准,
8、使得建筑从设计阶段即可按设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适当措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法律法规本身基于对已有建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