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树木》教学教案.docx

《校园的树木》教学教案.docx

ID:60820898

大小:22.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0

《校园的树木》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校园的树木》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校园的树木》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校园的树木》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料推荐⋯⋯⋯⋯⋯⋯⋯⋯⋯⋯⋯⋯⋯⋯⋯⋯⋯⋯⋯教学教案教学章节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校园的树木》课题(课时)第二的整体形一般由冠、干、根成,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种子六个部分。生在一定的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教学分析小草和大一,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和地。大和小草都有生在土壤中,都有色的叶,都会开花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繁殖离不开水。教学2、小草和大一,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1、培养学生操作、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言表达能力。能力

2、目标目标2、培养学生察的注意力。情感目标1、能客地察到的象,能关注木的化。2、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学重重点重点:能通有序的察描述和比后指向木作生命体的特征。难点难点点:比木的相同之。教学准备校园中定一些大供各小察所需,同各小准:一察,一支蜡笔,一把尺,一个放大。教学过程一、察木的方法1.任:分小行察,每个小尽量察不同的木;小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察任;描述一棵,完成一篇察笔。2.分任:我所要察的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怎么按序来察一棵?(由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可以用哪些新的察方法来察新的内容?(画、量干粗、叶、看果、拓印皮、拾本、比法⋯⋯)4.比:我能

3、比上的察得更好?(先用的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察笔。)二、察一棵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1⋯⋯⋯⋯⋯⋯⋯⋯⋯⋯⋯⋯⋯⋯⋯⋯⋯⋯⋯⋯⋯⋯⋯最新料推荐⋯⋯⋯⋯⋯⋯⋯⋯⋯⋯⋯⋯⋯⋯⋯⋯⋯⋯⋯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树的不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树冠有大小都需要阳光、水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都有树干、树皮结的果实不一样都有树叶、果实叶片不一样⋯⋯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

5、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通过动手涂画,加深学生水在人体及各种食物中含量不同的认,使学生形象地水所占的比例,知道水是生命物体的重要成部分。学生眼目睹植物需要水分的事,其他学生观察结果。通过亲自动手,了解植物的含水量,课外践主要是激学生思考和手操作,组织学生讨,多种方法,学生的极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身中得出。2⋯

6、⋯⋯⋯⋯⋯⋯⋯⋯⋯⋯⋯⋯⋯⋯⋯⋯⋯⋯⋯⋯⋯⋯最新料推荐⋯⋯⋯⋯⋯⋯⋯⋯⋯⋯⋯⋯⋯⋯⋯⋯⋯⋯⋯板书设计板:树的相同之处:树的不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树冠有大小都需要阳光、水树干有粗细都有树干、树皮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都有树叶、果实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