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819595
大小:119.7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0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经典及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经典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1.如图所示,竖直轻弹簧B的下端固定于水平面上,上端与A连接,开始时A静止。A的质量为m=2kg,弹簧B的劲度系数为k1=200N/m。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C连接,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其右端点位于a位置,此时A上端轻绳恰好竖直伸直。将弹簧C的右端点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b位置时,弹簧B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A的重力。已知ab=60cm,求:(1)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弹簧B的形变量的大小;(2)该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及轻弹簧C的劲
2、度系数k2。【答案】(1)10cm;(2)100N/m。【解析】【详解】(1)弹簧C处于水平位置且没有发生形变时,A处于静止,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根据胡克定律有:k1x1=mg代入数据解得:x1=10cm(2)当ab=60cm时,弹簧B处于伸长状态,根据胡克定律有:k1x2=mg代入数据求得:x2=10cm故A上升高度为:h=x1+x2=20cm由几何关系可得弹簧C的伸长量为:x3=ab﹣x1﹣x2=40cm根据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有:mg+k1x2=k2x3解得k2=100N/m2.如图所示:一根光滑的丝带两端分别系住物块A、C,丝带绕过两定滑轮,在两滑轮
3、之间的丝带上放置了球B,D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水平寄引C物体。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物体两侧丝带间夹角为600,与C物体连接丝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00,此时C恰能保持静止状态。求:(g=10m/s2)(1)物体B的质量m;(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3)物体C与地面的摩擦系数μ(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答案】(1)3kg(2)f=10N(3)【解析】(1)对B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侧绳子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知解得:m=3kg对C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知水平方向受力平衡:解得:f=10N(3
4、)对C,竖直方向平衡,支持力:由f=μN,知3.将质量m0.1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53o的恒定拉力2o,,使圆环从静止开始运动,第1s内前进了2.2m(取g10m/s,sin530.8Fcos53o0.6).求:(1)圆环加速度a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答案】(1)4.4m/s2(2)1N或9N【解析】(1)小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1at22解得:a4.4m/s2(2)令Fsin53mg0,解得F1.25N当F1.25N时,环与杆
5、的上部接触,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Fcosθμma,FsinθFNmgFNmag联立解得:Fcossin代入数据得:F1N当F1.25N时,环与杆的下部接触,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Fcosθμma,FsinθmgFNFNmag联立解得:Fcossin代入数据得:F9N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金属球,固定在一轻质细绳下端,能绕悬挂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整个装置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动,使风总沿水平方向吹向小球.无风时细绳自然下垂,有风时细绳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求:(1)当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且小球静止时,风力F及细绳对小球拉力T的大小.
6、(设重力加速度为g)(2)若风向不变,随着风力的增大θ将增大,判断θ能否增大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理由.mg【答案】(1)T,F=mgtanθ(2)不可能达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cos【解析】【分析】【详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正交分解也可以)应用三角函数关系可得:F=mgtanθ(2)假设θ=90,°对小球受力分析后发现合力不能为零,小球也就无法处于静止状态,故θ角不可能达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5.如图,将一木块置于电子平台秤上,台秤的读数如图甲所示.然后用一个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于木块上,当木块刚要运动时台秤的读数如图乙所示,
7、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g=10m/s2,求:(1)拉力的大小为多少牛顿?(2)木块与台秤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如果保持拉力的大小不变,将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为53°,木块能否被拉动,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答案】(1)F=30N(2)μ=0.75(3)不会被拉动【解析】试题分析:(1)(2)在图甲中,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故台秤读数等于质量;图乙中,物体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静摩擦力和拉力;(3)受力分析后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支持力,
8、根据f=μN求解最大静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力比较来判断是否能够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