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

ID:60792410

大小:2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9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_第1页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_第2页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_第3页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_第4页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理知识梳理教学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乐理知识梳理一年级-五年级简谱音名唱名对照表 音乐符号1.小节线: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的线叫小节线

2、,终止线,

3、

4、2..换气记号V3..延长记号,4.反复记号,:

5、

6、5.反复跳跃记号,7.连音线:一字多音,要唱的连贯;延音线:一字一音相同的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连音线延音线8.重音记号:>与周围音相比,该音的强度比较突出9.变音记号分为升记号和降记号两种形式升记号:表示把这个音升高半音#降记号:表示把这个音降低半音ь10.力度记号:f强,mf中强,p弱,mp中弱,从弱到强:p‹mp‹mf

7、‹f;从强到弱:f‹mf‹mp‹p渐强<      渐弱  > 11.变拍子:是拍子的一种类型,歌(乐)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节拍四二拍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强弱规律:强弱四三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强弱弱四四拍4/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八三拍3/8: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强弱弱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八六拍6/8: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常用的音符与休止符相邻两种音符之间的时值比例为2∶1仅供

8、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现将单纯音符之间的时值比例列表(如图)休止符附点音符: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称为附点.加记附点的音符称为附点音符。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音乐概念知识点一.音乐四要素:1.音的强弱:思考:大老虎和小花猫的叫声谁强谁弱呢2.音的长短思考:木鱼,响板,笔掉在地上,碰钟,吹口哨谁的声音长,谁的声音短?3.音的快慢思考: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爸爸和爷爷谁走得快?4.音的高低高音         低音 拍手  ——    跺脚雨声——

9、——  雷声猫叫————  虎叫马蹄声———  象的脚步声高跟鞋声——  平底鞋声二、音乐速度:快速,中速,慢速三、歌曲演唱形式:1.独唱: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2.合唱: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3.齐唱:很多人演唱单声部的歌曲。四、人声分类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声:女高音、女中音童声五、旋律的进行1.上行:旋律由低到高的的连续进行成为上行。例:1-2-3-42.下行:音乐旋律连续向下进行例:4-3-2-13.波浪形进行:例:1-3-5-3-1-5-3-

10、1六.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七.音乐家莫扎特奥地利伟大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大师,被誉为神童。初中生必背50首古诗词1、《论语》七年级上册六则和九年级下册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11、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点)曰:

1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鱼我所欲也》——《孟子》九年级上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