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903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探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脱节现象是一个客观现实,很多专家和学者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为改变这种状况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笔者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力图从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架构的角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行探讨。一.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比较(1)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看,初中、小学两阶段“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本质没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标准》是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段的,它
2、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义和科学认识。7小学语文教材重点虽然不在人文性,但所选课文除了注重识字功能外,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或文学色彩很浓的文章。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提升思想品德、陶冶情感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及人格培养上。初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绝大多数,人文内涵丰富,思想性也要比小学阶段深刻,课文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方面作用明显。但初中语文教学同样强调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仍然
3、是教会学生正确、完美地使用祖国语言。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2)在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上,两阶段均强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课程标准》“目标”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联想、记忆、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思维训练。”《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来提出,反映了现代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智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发展趋势,与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虽重视背诵记
4、忆,但它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视根据教材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体现着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字词教学的同时,亦重视在文本学习记忆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润物细无声”过程,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无论从选文还是教学形式上,均已鲜明地从基本知识的识记向思想情感的品悟方面有机延伸。(3)在阶段目标和方式方法上,两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7一是阶段目标的不同。因为小学生记忆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缘故,小学阶段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方面(要求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而在读、写、听、说方面
5、仅作一般性的要求。初中阶段,针对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增强、感知较精确、理解能力也大为提高、观察较细微全面的特点,学习的重点逐步由识字写字(在小学2500字的基础上增加到3500字)过渡到阅读、作文、听说和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二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小学的课堂强调情趣和情境,中学的课堂偏重理性和条理;小学的朗读训练更为扎实和有效,中学的朗读训练强度渐渐加大;小学注重语文知识的识记和积累,而中学注重情感领悟和人文底蕴;小学以“半扶半放”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法,中学则以全面放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等。二.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
6、整体架构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整体架构。(1)评价方式的延续性,做好学习心理的衔接。7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他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这些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意评价方式的延续性,从小学到中学形
7、成较为合理的一贯性的评价体系,有效地做好学生中小学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1.注重使用“展望性”评价。所谓“展望性”评价,即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有“假设性”。小学初始年级,鼓励固然应是主要的评价方式;但单一的表扬会造成学生思维习惯的单向化、学习愉悦的浅表化和抗挫能力的薄弱化。“展望性”评价除要求在评价语言上使用以“假如你再把话说得完美一些……,那么便会……的效果”为特征的鼓励外,建立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让学生对语文的习得和薄弱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在能力发展“前景”展望中形成对自己语文学习发展的正确认识。2.进行“尝试性”评价。学
8、生对未来和未知均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尝试性”7评价即是建立在此心理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式的创新——让学生对将要学习课文内容进行“尝试检测”。“尝试”的失败不仅不会带来学生的挫败感,反会使学生对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