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

《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

ID:60790000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_第1页
《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_第2页
《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_第3页
《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过秦论》检测电子版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过秦论》复习检测班别学号姓名一、写出下列通假字的通假情况1、合从缔交2、锄耰棘矜3、赢粮而景从二、写出划线字的意义1.当是时也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3.因遗策4.因河为池5.以为桂林、象郡6.山东豪俊遂并起7、焚百家之言8、才能不及中人9、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0、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三、写出词类活用的情况并解释。1、履至尊而制六合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4、将数百之众5、序八州而朝同列6、鞭笞天下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8、天下云集响应9、赢粮而景从10、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11、

2、会盟而谋弱秦12、尊贤而重士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流血漂橹15、吞二周而亡诸侯16、却匈奴七百余里17、序八州而朝同列18、外连衡而斗诸侯19、追亡逐北20、,以愚黔首四、翻译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过秦论》复习检测答案一、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锄櫌棘矜櫌,通“耰”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二、古今义1.当是时也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2.君臣固守以(连词,来)窥周室3.因(沿袭)遗策4.因(凭借)河为池5.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的连用,其义为“把……作

4、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6.山东豪俊遂并起古义:殽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7、焚百家之言(著作)8、才能不及中人(平常人)9、非抗于(匹敌、相当)九国之师也10、延(延续)及孝文王、庄襄王三、写出词类活用的情况1、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2、名词“帝王”用作动词,称帝,称王。3、名词“瓮”“绳”用作动词,用瓮作,用绳子系。4、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5、(名词“序”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6、(名作状,用鞭子)7、(名词“席”“包”

5、“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为“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8、(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9、(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一样。)10、(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为“对内’,“对外”。)11、(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2、(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13、(形容词“小”“弱”用作动词,缩小、削弱。)14、(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15、(动词使动用法,使……亡,灭亡。)16、(动词的

6、使动用法,使……退却。)1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18、(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19、追亡(逃亡的人)逐北20、以愚(使……受愚弄)黔首四、句式1、句式:判断句,翻译:然而,陈涉,是用破瓮作窗、用绳子系门栓人家的子弟,耕田的农夫,后来是被征发的的士卒2、句式:宾语前置句,翻译: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3、句式:省略句(省“于”)、状语后置句,翻译:被征发戍边的士卒,战斗力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4、句式:被动句,翻译:国君死在别人手上,被天下的人嘲笑,为什么呢?《劝学》教学设计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7、删除谢谢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教学内容】《劝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

8、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工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