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

ID:607744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_第1页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_第2页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_第3页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_第4页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探究  摘要根据安徽省西河流域实际情况,评价实时旱情等级,并在发生各种旱情等级情况下,采取相应的防旱、抗旱对策。关键词西河流域;干旱分析;防旱;抗旱;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旱灾是影响安徽省西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流域内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愈来愈严重。1基本情况1.1概况西河上承庐江县境黄陂湖水系来水,干流从缺口开始,向东流,至横山折北流,至黄姑南又折东流;经梁家坝右纳郭公河,至湖陇北

2、右纳湖陇河,至襄安镇南左纳永安河;至凤凰颈,右岸有引河向南经凤凰颈闸通江,凤凰颈闸主要为引江水灌溉和汛后向长江排水。西河续东又折东北,至无为长坝,左纳花渡河;经田桥至黄雒河口入裕溪河。流域面积2224km2(黄陂湖来水面积602km2),其中山区509km2,丘陵区791km2,平原圩区869km2,湖泊水面55km2。西河缺口以上黄陂湖和白湖总集水面积为11387km2,大都是山丘区,来水经两湖调蓄后下西河。1953~1960年间白湖被围垦,减少了上游的调蓄库容,疏浚整治后的兆河,已自缺口和东北

3、至马尾河口,沟通了巢湖。至此,缺口以上的洪水基本经兆河入巢湖,缺口以下西河入裕溪河的来水面积为1622km2。河道长度自缺口至黄雒河口为108km,河槽上口宽110m,底宽45m,比降1/70000。两岸圩田集中,有耕地约100万亩,河堤由圩堤联结组成,防洪标准尚低。1.2降水蒸发(1)降水。安徽省西河流域雨量变幅大,多年平均所降雨量1210.7mm,最大年降雨量2005.5mm(1991年),最少年降雨量697.7mm(1978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730mm,6

4、~8月份为主汛期,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503毫米;主汛期梅雨特征显著,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多年平均梅雨期降雨量270mm,最大年梅雨量1040.2mm(1991年)。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汛期最大90天总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比重为50%~70%。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6~7月份。(2)蒸发。7安徽省西河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自西向东递减。平均蒸发量为900~1000mm,多年平均月最大蒸发量出现在6、7、8月份,月最小蒸发量在12、1月份,且对1981~2000年的蒸发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5、表面其年蒸发量在研究时段内呈上升趋势。1.3水资源短缺安徽省西河流域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唯一补给源。位于南北气流交汇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港汊纵横交错,圩区以及不少城镇、村庄处于长江和内河洪水位以下,常受洪涝威胁;而丘陵区因地面径流不足,农作物常受干旱的威胁。2农业种植安徽省西河流域种植是农业经济的主体,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3流域旱灾3.1干旱等级评价鉴于我省西河流域干旱时,农业干旱和城市干旱几乎同时发生。因此将农业、城市干旱等级合并考虑,划分为四级,即轻度干早(

6、轻旱)、中度干旱(中旱)、严重干旱(重旱)、特大干旱(特旱)。对连续无雨日数、降水距平、河道来水量距平百分率、河道来水量距平百分率、地下水埋深下降值、城市缺水率、作物受旱面积百分比等7种干旱指标逐年进行旱情等级评价。3.2干旱发生的频次7建国以来,遭受较大的旱灾14次,约4年一遇。因此,干旱是西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3干旱成因造成干旱频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并且降水偏少时段往往发生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2)既有平原圩区,又有

7、山区、丘陵区,高差变化大,地形复杂;(3)部分水体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4)人口增加,水资源开采利用不科学,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5)现有水利工程抗旱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等。4防旱对策4.1蓄水保水保证水源是抗旱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在保证工程安全前提下,各类水库和涵闸,都应按照控制运用办法的规定,适时蓄水、保水,增加调节水量。有抗旱任务的各类水利工程,要制定和完善抗旱调度运用办法。4.2节水措施7(1)农业节水:主要包括工程节水和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建设。围绕创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着力推

8、广水稻浅湿灌溉技术,通过农业节水,减轻过量灌溉用水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压力,使灌溉水源达到应有的标准。(2)工业节水: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发展循环供用水系统、间接冷却水循环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逐步推行分质供水和多级利用,发展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制定工业节水法规和政策,规范企业用水行为,将工业节水纳入法制化管理。(3)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普及率。加强对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节水管理,通过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