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

ID:6074831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2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_第1页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_第2页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_第3页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_第4页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探究  摘要:高原山地兼具高原和山地的特点,其特性要复杂于其他任何一种地形地貌形式,人居环境也不例外。本文从生态适应性视角出发,以指导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为目的,探求适合高原山地人居环境的研究方式,并选择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为例,对高原山地人居环境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关键词:生态适应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大理“生态适应性”是由“生态学”衍生而成的学科,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为有机体提供有力的环境条件,同时有机体的进化也对环境发生反应,有机体与

2、环境间存在双向互动的整体协调关系。“生态适应性”已被运用到多个学科,包括人居环境建设领域。在高原山地人居环境理论及实践研究中,运用“生态适应性”理论,旨在强调高原山地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协调关系,为高原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奠定基础。1.高原山地及人居环境的特殊性1.1高原山地9按照学术上的定义,高原是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有明显陡坡、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山地是具有明显起伏度和坡度,有相应山间谷地、山前堆积地和多样性生境类型的特殊地域,拥有复杂的生态环境体系,呈现出生境

3、类型的多样性及相应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差异性。高原山地等同于高原与山地的叠加,兼具山地和高原的特征。即既具有大面积的隆起,其表面形态也奇特多样,所处自然环境更为复杂、恶劣,山地垂直梯度上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力更为明显。1.2高原山地人居环境的特殊性受高原山地险恶自然环境的影响,山地生态环境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高原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山地保育的必要性、山地开发建设的复杂性和工程技术上的艰巨性。在与自然环境长期的适应协调过程中,人居环境建设呈现高度的调适性,形成其独特的高度自然性、密集效应、整体性特征。针

4、对高原山地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必须对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为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2.研究区域选择本文选取具有典型高原山地特征的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为研究个案。2.1研究区域概况9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驻地。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点4097米(苍山玉局峰),最低点1340米(太邑乡坦底摩村)。大理市属北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l4.9℃,年降雨量为1051.1毫米。2.

5、2研究区域的典型性大理市作为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中中心城市,选择大理市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大理市具有如下特点:(1)生态环境脆弱;(2)高原湖泊与高原山地错落相间;(3)土地资源短缺;(4)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破坏性大。3.高原山地人居环境自然要素研究基于高原山地复杂的系统特征,结合云南高原山地地形地貌复杂、区域小气候多样、山地气候明显、水资源分布垂直分异性大、植被覆盖梯度化等特征,本文选取地被指数、地形起伏度指数、气候舒适度指数、水文指数作为高原山地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研究。3.1地被指数地

6、被指数通过土地覆被特征的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来表示,即:LCI=NDVI*LTi9其中,LCI为地被指数;NDVI为该单元格的归一化植被指数;LTi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权重,分别代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水田、旱地等2类二级土地利用类型。3.2地形指数地形指数将采用地形起伏度来表示,即:RDLS=ALT/1000+{[Max(H)-Min(H)]*[1-P(A)/A]}/500其中,RDLS为地形起伏度;ALT为区域内的平均海拔;Max(H)和Min(H)分别为区域内最高与最低海拔(m);P(A

7、)为区域内平地面积(km2);A为区域总面积。3.3气候指数气候指数采用气候适宜度来表达,涉及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即:THI=T-0.55(1-f)(T-58)T=1.8t+32K=-(10v?+10.45-v)(33-t)+8.55s其中,THI为温湿指数;t是摄氏温度,T是华氏温度;f是空气相对湿度(%);v是风速(m/s);s是日照时数(h/d)。3.4水文指数水文指数通过降水量和区域汇水面积来表示,即:WRI=αP+βWa9其中,WRI为水文指数;P为归一化的降水量;Wa为归一化的水域

8、面积;α和β分别为降水与水域比例的权重。3.5基础分析综合评价通过自然因素研究,形成以上表征生态适应性指数。研究中,鉴于高原山地的复杂性,需将各因子与权重的乘积相加,即:HNE=αi*RDSL+β*LCE+γi*THI+δi*WRI+εi*D通过这种方法,可对高原山地人居环境所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4.实证研究过程分析4.1地被指数4.1.1现阶段研究成果利用ERDAS软件中classifier/Unsupervisedclassification(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