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45749
大小:638.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12-13
《气街、四海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备课笔记课目:经络腧穴学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教学单元:下篇---经络的纵横关系教学目标1、掌握根结的概念及部位;2、掌握气街、四海的概念和意义。3、熟悉标本的概念及部位,并了解其与俞募穴的关系;4、熟悉根结、标本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5、了解根、溜、注、入与特定穴的关系。第三节 气街P.265一、气街的概念“气街”一词首见于《内经》。但《内经》中“气街”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街指气行之通道,《灵枢·动输》说:“四街者,气之径路也”(张介宾言“谓之四街,如前篇所言气街者也。”);狭义的气街,一是指穴位(气冲穴);二是指体表的部位,《素问
2、•气府论》:“气街,动脉各一”。经络理论中的气街是指广义的气街,是经气汇聚、纵横通行的共同道路。“血之与气,异名同类”。因此,气街乃人体气血运行的共同通道。“街”,《说文解字》曰:“四通道也”。《甲乙经》将“四街”作“四衝”,义同,“街”、“衝”皆通道也。《辞源》曰:“衝,纵横交错的大道”。二、气街的分布气街,又称“四街”,指人体气血运行的共同通道,其分布部位有四。《灵枢·卫气》说:“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3、。说明头之气街,分布于头与脑府之间,指头面部与脑之间的内外通路;胸之气街,分布于胸膺部脏腑与背部腧穴之间,指的是膈以上各脏与背部之间的内外通路;腹之气街,分布于腹部脏腑与背腰部腧穴,脐旁冲脉之间,指的是膈以下各脏腑与背部之间的内外通路;胫之气街,分布于气冲、承山穴及踝部上下之间,指下肢部气冲穴以下的一些通路。气街所联系的部位与穴位:头气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脑,对应于百会穴。杨上善:“脑为头气之街,故头有气,止百会也。”(《太素·经脉标本》卷十)与髓海所通部位“盖”(百会)一致。张介宾:“诸髓者皆属于脑,乃至高之气所聚,此头之气街也。”(《类经·经
4、络类》卷七)胸气街:“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对“膺与背俞”的理解,历代注家稍有不同。一是对应于某一穴位,如:杨上善:“膺中肺俞,为胸气之街,故胸中有气,取此二输也。”(《太素·经脉标本》卷十)一是对应于某几个穴位,如:张介宾:“胸之两旁为膺,气在胸之前者止之膺,谓阳明少阴经分也。胸之后者在背腧,谓自十一椎膈膜之上足太阳经诸藏之腧,皆为胸之气街也。”(《类经·经络类》卷七)张氏注释涵盖范围较广。脏在胸者,有心、肺、心包,故对应的背俞穴为心俞、肺俞、厥阴俞。腹气街:“气在腹者,止之于背输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杨上善:“脾俞及脐左右冲脉,以为腹气之街,
5、若腹中有气,取此二输也。”(《太素·经脉标本》卷十)张介宾对腹之“背俞”同样给予广义的理解,并对“脐左右之动脉”予以具体诠释。“腹之背输,谓自十一椎膈膜以下,太阳经诸藏之腧皆是也。其行于前者,则冲脉并少阴之经行于腹与脐左右动脉,即肓输,天枢等穴,皆为腹之气街也。”(《类经·经络类》)。腹部脏器有肝、脾、肾三脏,对应“背俞”则为肝俞、脾俞、肾俞。胫气街:“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此处“气街”指气冲穴。“踝上以下”的“以”字《太素》无。张介宾:“此云气街,谓足阳明经穴,即气冲也。承山,足太阳经穴,以及踝之上下,亦皆足之气街也。”(《类经·经络类
6、》卷七)气街主要说明头、胸、腹、胫这些部位是经气循行的共同通道。气街理论从部位上联系“标”和“结”,可以看出,头、胸、腹是“标”和“结”之所在。气街与“结”和“标”部位对照列表见教材P265三、气街理论的意义气街理论,以经络为基础,反映了经络系统在人体头、胸、腹、胫循行分布中相互交通的关系,主要说明了经络的横向联系,体现了经络在人体各部联系形式的多样性。气街将人体自上而下分为头、胸、腹、胫四部,从而将各部所属的脏腑、器官、经穴紧密连为一体,是各部形成相对独立的的功能系统。头气街以脑为中心,胸气街以心肺为中心,腹气街以肝、脾、肾及六腑为中心,脏腑气血通过气
7、街而直达于外,灌注于诸经;诸经气血也可借气街直达于内,以养脏腑。气街是脏腑和诸经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脏腑通过气街而前后相连,在躯干部胸气街将胸膺与背部相连贯,腹气街将腹与背腰部相连贯。滑伯仁说:“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通应之路当是气街。气街以横向分布为主,联络前后,沟通脏腑体表的内外关系,纵贯人体上下,成为经络联系的统一体。四、气街理论的应用1、阐明人体在应激情况下的气血运行途径;《灵枢·动输》言:“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
8、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也就是说,在正常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