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6602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1
《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思索 一、德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地方差异不明显。全国各地各高校德语专业层次不同,各个地区对德语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但很多高校德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忽略了各校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也很少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不少独立学院也都主要沿用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在此种情况下很多打算培养应用型德语专业人才的院校也随波逐流,偏重于语言、文学类课程,忽视应用型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经常是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导致传统的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
2、需要。2、专业设置特色不突出。高校扩招以后,生源质量比以往有所下降,很多高校在设置德语专业课程时,往往是一旦设定了课程,就一直沿用这种课程体系,数年不变,不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是否适应的问题。在开设德语专业时,许多高校没有兼顾本地市场对德语毕业生的具体需求,盲目跟风,使得开设的应用类课程无法体现本校特色,导致专业不专,特色不特的现象时有发生。53、未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关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做了较全面的说明。该文件根据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
3、才。其中应用型人才应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结构应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二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三是强调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应处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只重视课堂教学,而未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况。4、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由于高校外语专业大多沿袭原师范类学校的传统,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主要是针对以后学生毕业当老师或专门翻译人才的打造,所以很重视对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沿用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
4、式,并未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更先进的教学方式上来,以至于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二、解决问题的建议5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应用型特点。培养德语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应清楚地意识到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院校之间的区别,本着“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创造精神,明确本校人才培养的目的,突出应用型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校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综合以上特点,可对德语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目标作如下描述:即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外事部门从事翻
5、译、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得仔细规划和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单单懂一门语言的人才,而是需要大量集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因此除了在基础阶段抓好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以外,在高级学习阶段还应加强应用方向类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经贸、旅游、法律、文化等;并将此类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2、依据地区发展需求,发掘实践教学资源,并积极探索海外实践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外语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综
6、合运用5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语专业可以借鉴英语、日语等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与当地的德资、澳资或涉外企业进行合作,争取建设集教学、生产为一体,能给师生提供动手能力的实践平台,将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中,也不能仅把目光局限于当地资源,还可采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建立海外实习和学习基地,采取2+1+1(或3+1)的模式,即在国内学习2年基础知识,再出国专业学习1年,回国后再将海外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国内第4年的毕业实习中来。这种学习模式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既能学到纯正的语音语调,又通过与以德语为母语者的
7、交流相处,深刻了解到德语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极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德语实践能力。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对教师的观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时时更新,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此目的,不能光靠教师自觉学习,学校层面的助推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考虑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间的差异,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如经贸方向的学生要把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