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地下室墙体裂缝产生原因研究和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地下室墙体裂缝产生原因研究和措施 摘要: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而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更加容易产生裂缝。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室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中图分类号:TV543+.6文献标识码:A前言近年来,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现象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使用。而且还严重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对今后处理补救也造成极大困难。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防止因裂缝产生渗漏的问题更加突出。一、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特征与产生原因由于沿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约束应力较少,因此裂缝很少,墙体随着离两端距离增长,约束应力成对数增加到中部附近为最大,所
2、以裂缝基本上集中在墙体中部。绝大部分裂缝为竖向裂缝,而且裂缝的数量较多。多数裂缝的长度接近墙的高度,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裂缝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拆除模板后不久,并随着时间增长裂缝逐渐增多。产生原因如下:1、施工用材料质量7混凝土施工一般均是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要大得多,而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越容易出现收缩裂缝。泵送混凝土要求坍落度在14cm以上,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坍落度,必须提高用水量或者是加入外加剂。因此,在泵送混凝土中,水灰比比一般混凝土要高,约为0.4-0.6,水越多的话越容易出现干缩裂缝。为了满足泵送要求,混凝土中碎石的最大粒径与管
3、道直径比为1:3,卵石为1:2.5。泵送混凝土的砂率比一般的混凝土要高,通常在40%-50%之间。2、设计存在的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30m(露天)-45m(室内或土中),但在实际的工程中,墙长均超过此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规范规定后,地下室墙的水平钢筋仍然按构造配置,这是墙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的又一重要因素。3、施工中问题7工程实践证明,原材料质量不良、使用的砂子、水泥、石子、水的用量有偏差,使用过期的UEA微膨胀剂、坍落度控制不好、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不一样,
4、坍落度过大或偏小,形成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运输泵送时改变配合比,浇筑顺序不合理、速度太快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引起浇筑后混凝土结构或者构件的裂缝;一些导致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受影响的操作也能够导致裂缝的产生,如现场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抽撤过快,还有在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棒直接搁在钢筋上进行振动,钢筋被扰动、偏离设计位置,过早干扰刚浇筑的混凝土等。另外,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足,会减小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此外,在风速过大或者烈日暴晒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值大。混凝土构
5、件浇筑后,抹面的次数和保温工作不到位的话,也容易导致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温差过大会使混凝土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应力。这是引起混凝土墙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当夏天高温季节、日温差大和强西北风南下时,地下室墙体出现裂缝增多。4、养护不当7混凝土之所以能够硬化,主要是靠水泥与水进行水化作用来产生强度。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反之,温度越低,水泥水化速度越低,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因此,水化作用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混凝土的养护目的只要有两个,第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得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
6、第二,防止混凝土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保持的湿度过低都会使得混凝土收缩变大,会引起裂缝产生。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二、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1、设计方面混凝土墙体的长度越长,受温度收缩变形影响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要尽7量缩短伸缩缝的间距,在没有充分依据时,不得任意突破设计规范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从整体性、防水性、抗震性等方面考虑,设置后浇带代替永久性变形缝以减小混凝土墙的收缩应力是比较理想的,后浇带填充封闭时间不宜过短,以能将总降温及收缩变
7、形进行一半以上的时间为佳,最短不少于45天。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防裂钢筋的间距不宜太大,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的配筋方式;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加强配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利用它可减小钢筋混凝土的干缩和水化热产生的冷缩,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膨胀剂掺量的依据是必须达到补偿收缩混凝土性能的技术指标。同时要考虑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等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合理掺量。膨胀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