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

ID:6064483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_第1页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_第2页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_第3页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_第4页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综合降水技术探析  【摘要】全风化富水花岗岩地质隧道施工存在以下个难题:1)隧道支护体系沉降;2)隧道掌子面不稳定;3)地下水发育。本文结合莆永高速公路泉州段大鼓山隧道施工,仅就施工中防排水及洞内外综合井点降水技术的应用做探讨。并为今后在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关键词】地表防排水井点降水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工程概况福建省莆田至永定(闽粤界)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大鼓山隧道位于安溪县感德镇尾园村,隧道总体走向呈南东-北西向曲线形展布,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洞门采用1:1削竹式洞门,洞口段

2、小净距,其左右线间距约12.8m,其中左洞起止桩号ZK41+051~ZK42+546.718,总长1495.718m,右洞起止桩号K41+065~K42+550,总长1485m,净空均为(宽×高)10.25×5.0m,设计时速80km/h。7地质情况:大鼓山隧道进口段坡度较陡,约为35~40°,主要由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组成,围岩呈松散结构、隋磊结构,且节理、裂隙发育,地层性质极差。隧道开挖施工时拱顶会产生松动破坏引起坍塌,侧墙以塌方为主,属不稳定结构,围岩为V级。斜坡岩体风化裂隙极发育,岩土体赋存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呈雨滴状或

3、淋雨状渗出。洞顶边仰坡采用1:0.75坡率开挖,采用Ф22长3.5米砂浆锚杆进行挂网喷砼支护。本隧道在洞口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注浆加固处理,先行洞室采用多台阶分步法开挖,后行洞采用CD/CRD法开挖。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开工后经现场洞口开挖后,发现仰坡地质与设计图纸不符,实际地质情况为黑色腐蚀土,掺杂生活垃圾,土质松散,且存在大量孤石,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完成后,通过前期对仰坡坡面的加固硬化、降水处理,现场开挖裸露的围岩为第四系坡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施工开挖后岩体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浸水易软化。7先行洞采用多台阶法开挖施工,洞身开挖裸露

4、的围岩为第四系坡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岩土体软弱,浸水易软化、崩解,施工开挖易产生塌方,侧壁易垮塌,地下孔隙水呈淋雨状;且在线路中心靠右侧1m处(上台阶和中台阶相接)有一个泉眼,股状流水。施工期间,因连日降雨,隧道围岩裂隙水得到补给,洞内岩体呈流塑状涌出,右洞右侧K41+091~100段拱架拱脚基础掏空,造成拱脚失稳,致使岩体挤压拱架变形,地表出现0.8m的沉降。成因分析:通过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地表裂缝及衬砌开裂现象,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如下:1.围岩变化,掌子面围岩变化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夹杂少量强风化孤石(围岩突然变化,疑似县

5、道路基回填土),地下孔隙滞水较发育,岩体软弱,浸水易软化、崩解,稳定性差。施工开挖易产生塌方,侧壁易垮塌。2.开挖掌子面接近县道路基,根据附近村民介绍,县道路基为回填土,碾压不密实。加之纵向山体对掌子面的压力,使得掌子面开挖至此后,出现地表沉降开裂。3.线路穿越地表茂密树林,地下水丰裕,且村民饮用山体泉水现场无明显沟渠排放,致使洞内孔隙水得以补给。三、处理方案经多方研究并邀请隧道专家到现场勘查,确定了“加固地表封闭地表水,洞内外并用井点降水,掌子面超前导管预排水”综合处理方案。1、地表加固防排水方案因受当地气候影响,降雨量较大,且洞口处覆盖层较小,

6、土质松散现状,采用隧道浅埋段地表加固防排水方案,确保地表水不能渗入土体。1.17地表防水:重新调整截水沟位置和坡度,在水沟底部铺设防水板,水沟采用模筑混凝土一次成型,排水沟要远离边仰坡和洞口,并与路基排水沟顺接,保证沟底排水顺畅、不积水。(图1)1.2坡面加固:采用5m长φ42钢花管1.2×1.2梅花布置进行加固,1/3数量作为排水作用不注浆(角度:15°拱顶方向)。其余钢花管均垂直于坡面施工,并注浆(坡面模筑混凝土后)。(图2)坡面封水:仰坡采用模筑混凝土(坡面加固后),并铺设钢筋网,仰坡坡面根据地形设置台阶,在搭接处设置防水板。洞内外井点降水2

7、.1洞外井点降水降水参数:通过地面线测量及工程地质、水文情况,确定降水井孔径为150mm,井点降水管采用内径120mm的高强度PVC管,管壁切割2mm透水缝,填充3~5mm碎石反滤层,降水井沿隧道开挖外轮廓线1米对称布置,纵向间距5~10m,井深26~36m(井底高度均控制在仰拱以下5m处)。(图3)φφφ技术措施井点降水在隧道开挖前10天开始。降水时,根据出水量确定水泵下放深度(水泵离井底1.2m为宜),泵管连接密闭不透水,降水开始后,进行地表监控量测,以防降水过快导致地表下沉。2.2洞内井点降水7因隧道内围岩已风化呈土状,岩质极软,侵水易软化,

8、手易捏碎。洞内再用轻型井点降水法,降水机械采用射流泵(图4),钻井管采用150mm钢管,滤管采用130mm高强度PVC降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