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64133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1
《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强、富有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的课程。学生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本文以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得出结论:“任务驱动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法;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在整
2、个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不但要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和鲜明的特点,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实时更新的各学科知识,让职业院校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创新能力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展现出来。6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1]。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
3、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五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跟踪实验,前后对比数据表明,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能够对提升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实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五个专业的五个实验班进行教学,教学结果表明,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创新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当时的时事发展变化来设计“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讲授Word2010
4、时,可以先示范Word62010的强大功能,如排版、插入艺术字、制作表格等,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在这种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引进“任务”:制作一份“梦想中国”的板报,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对板报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并添加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制作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并按小组进行评比。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任务驱动”教学,有9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有60%的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力。2.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产生质疑和不同看法,还要让学生
5、学会大胆猜测、判断,这是提升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定式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例如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验表明,教师应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才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任务”,可以不限制手段、途径、方法,学生可以各显其能,目的是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会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和探索,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
6、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Excel62010的数据处理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媒介先自行学习数据的汇总方式,再引入统计班级成绩报表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挥,通过探索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实验表明,70%的学生能发挥其创新思维,通过不同方式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3.培养学生发散、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在解题过程中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开阔思路,得到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
7、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结论。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2010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所学专业的演示文稿,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目的。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述自己的专业,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其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教学反馈,80%的学生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因此,在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