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

ID:6060793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1页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2页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3页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4页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井冈山市梨坪新村滑坡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  摘要:井冈山市梨坪新村场地位于山坡地带,工程建设场地整平,在北面和西面形成高度不等的人工边坡,受人工切坡和降雨影响,山坡出现了滑坡和变形迹象。为保护山下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治理迫在眉睫。通过分析研究滑坡隐患体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试图为滑坡隐患体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对策。关键词:影响因素;稳定性;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导言7井冈山市梨坪新村为2009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移民村。由于该新村场地位于老梨坪村北东面的斜坡地带,工程建设场地整平,在北面和西面形成高度5~30m不等的人工边坡。2010年

2、5月至6月间,切坡受大雨冲刷,出现滑塌,部分滑塌物涌入山下民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同年12月中下旬,村民巡山时发现北西面山坡中部地带有一地裂缝。裂缝是山体岩土体发生变形的外在表现,山体一旦发生滑坡将直接威胁到山下290多口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后果非常严重。2011年1月,有关单位对滑坡隐患体进行勘查,并对山体地面变形和深层岩土体变形进行监测。据勘查,滑坡隐患体岩质滑坡滑体厚度32.5m,滑体总体积367900m3,沿中风化砂岩的破碎带及软硬岩层面滑动,滑动方向150°;土质滑坡滑体最大厚度7.0m,滑体总体积20000m3,沿残坡积土与强风化层的接触面滑动,滑动方向157°。通过监测发现

3、,整个滑体处于塑性变形阶段。滑坡隐患体的治理迫在眉睫,作者通过分析研究滑坡隐患体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试图为滑坡隐患体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对策。2场地地质环境条件滑坡隐患体所在山体位于井冈山市中部的低山区,山体海拔标高870~1010m,山顶至人工边坡坡脚的水平距离约300m。场地地表第四系松散层为碎石粘土,厚约0.7~5.4m,局部大于10m。地下基岩为泥盆系余田桥组砂岩,受构造侵蚀、剥蚀作用影响,山体基岩埋藏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基岩全风化层厚1.2~8.2m,强风化层厚6.0~24.4m。3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3.1地质条件因素7滑坡隐患体及

4、边坡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砂岩,受地形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及风化作用影响,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地形较平缓的人工切坡坡面及坡顶局部地段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大。第四系坡残积土其孔隙性大且含较多碎石,抗剪强度较低,坡度较陡时其稳定性差;中上部基岩埋藏多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整个山体岩体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地层产状多近坡向或与坡向小角度斜交,岩体呈碎裂结构,易产生松动变形。3.2地形地貌因素隐患区属中低山地貌,高差较大,山脊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0°),两侧地形陡峻(坡度40°~45°),从调查情况来看,沟谷处及外围天然斜坡未见有滑坡现象,自然条件下斜坡稳定;但

5、切坡以后,山体前缘产生高陡临空面,对斜坡的稳定不利。3.3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产生变形,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就本区而言,切坡产生高陡地形,形成临空面,是产生滑坡隐患的主要因素。3.4气候因素7隐患区多年(1971~1998年)平均降雨量为1885mm,最大年降雨量2516mm(1997年),最小年降雨量1407mm(1978年)。3~8月平均降雨量为1334.7mm,尤以5、6月为甚,降雨量达508.6mm。雨期长、水量大,雨季时大量雨水冲刷坡面并顺土体沿裂隙下渗,使土体及岩体中结构面

6、的抗剪强度降低、抗滑力减小,而岩土体的重度增加、下滑力增大。另外,隐患区极端最低气温-11.0℃,冬季冰冻时竹子、草木上覆的冰雪产生的附加荷载使岩土体下滑力增大,冰雪融化时下渗使岩土体重度增加、下滑力增大。以上因素均对斜坡的稳定性不利,其中降雨对岩土体的浸润作用使其抗剪强度降低是导致崩滑的主要诱发因素。4滑坡稳定性分析4.1土质滑坡的可能性和破坏模式据地表调查和钻孔揭露,滑坡隐患体上部(标高954~973m段)上覆坡残积土局部较厚,但其顶部地形相对平缓、下段坡残积土与强风化砂岩(碎块状)的接触面角度相对较小;中上部地形坡度及坡残积土与强风化砂岩(碎块状)的接触面角度较大,但坡残积土的厚度较小;

7、此两段产生的下滑力较小,天然状态下未发生滑塌现象,发生滑塌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发生也只是浅表层的破坏,其规模较小、破坏作用相对较小。滑坡隐患体中下部特别是从人工切坡第二级平台~人工切坡顶部往山顶的平缓地段,其上覆残坡积土较厚,局部厚度大于10m,前缘地形高陡、具有临空面,其孔隙性大,久雨或强降水作用下雨水易下渗、土体重度增加、强度降低,易发生失稳。根据钻孔资料,其下为块状强风化岩,两者的接触面较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