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论简要材料

认知失调论简要材料

ID:6060366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1

认知失调论简要材料_第1页
认知失调论简要材料_第2页
认知失调论简要材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认知失调论简要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认知失调论是范斯廷在1957年《认知失调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范斯廷所说的认知,指的是认识体系的因素,即一个人意识到的一切有关于环境、个人的任何认识,如事实、信念、意见、情感等。如果一个事物尚未被意识到,就不是认知的因素。范斯廷认为人的认知因素是无穷无尽的,各种认知因素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协调、不协调、不相关,而我们总是力求使不协调的认知协调起来,但是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比如,一个人爱吸烟(行为),但听说吸烟有害于健康(意见),于是认知之间(行为与意见之间)产生了不协调。所谓不协调指的是从一

2、个认知能推导出另一认知的对立面来。如,吸烟有害健康这个认知,可以推导出“不应吸烟”这个认知来,而这与吸烟者的行为是相对立的。如果一个人未意识到或不承认二者的对立,那么,不协调也不会产生。范斯廷认为,不协调有各种表现。如后获得的认知与先前的认知的不协调,原先所抱的希望未实现的不协调,作出的决定以后尚有某种遗憾的失调等。但范斯廷所说的认知失调的中心问题是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是一个总的表现,认知结构中的不协调尚存在着程度的差别。有的不协调的程度很严重,有的则轻一些。不协调的程度由认知对个人的重要

3、性和不协调认知在全部认知中的比例所决定。认知不协调,就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它具有动机作用,会驱使人想办法去消除失调状态,使原本失调的认知因素协调起来。减少和削弱不协调有三种主要途径:排除或减少不协调因素,使不协调的关系变得协调起来;增加协调的认知因素,使协调得到加强;和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程度使不协调得以减少或消除。认知失调论以简明的形式解释了认知失调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方法。这种解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或证明的,因而很容易被人所接受。大众传媒改变受众态度,实际上就是促进、帮助受众的自我调节。

4、。(二)一种关于态度改变的理论——认知失调论态度改变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企图作出合理的解释。认知一致论(或认知均衡论)在当前是一种主要的比较占优势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有一种在认识中追求一致、力图逃避内部不平衡状态的意向。当态度的某一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破坏态度各成分间的平衡状态。由态度各成分间的失衡所引起的否定的心理体验,是态度改变的动力。认识一致论有若干种变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菲斯汀格的认知失调论。这种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搿认知因素弦,.它包括一个人的信念、

5、意见,对事实的了解,对行为的觉知以及任何其他认识。两个认知因素可以是无关的,也可以是有关的,其关系可以是协调一致的,也可以是不协调的。人总是力求使认知一致。当一种认知成分与有关态度对象的事实不一致的时候,当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信念,态度不一致的时候,当事人就处在认知失调状态之中。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智力水平很高,但在一次考试中他却没有及格,他对自己智力的认识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就不一致·又如一个好抽烟的人从报纸上得到抽烟与肺癌有关的报道时,他的已有行为与新的认识之间就产生了不一致。在认知一致的几

6、种变式中,菲斯汀格理论的特点在于,他所说的“一致”与“不一致一,是指人对于有关对象的两个认知成分间的一致与不一致,其中又特别集中在一个人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致与不一致的问题上。这一理论认为,不一致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引起心理紧张,从而产生减少和消除不协调状态的动机。紧张状态愈厉害,减少和消除它的愿望也就愈强烈。4减少和消除不协调状态有多种途径t(1)减少不协调认知的重要性。如上述自视聪明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可以用“一次偶然的考试不说明什么问题”来消除内心失衡·(2)否认与已有态度不一致的信息

7、。如一个“瘾君子'在听到“抽烟与肺癌有关”消息后,可能会举出若干事例来否认这一消息的可靠性。(3)增加协调的认知。即找出一种起调和作用的认知元素,使得人既不用否认新的信息,又可为已有的行为作辩护。如抽烟者可改用抽过滤嘴香烟。(4)改变不协调的两个认知元素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当一个人由乎采取一种与自己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体验到不协调时,要么中止行为;要么改变态度,以使二者一致起来。例如一个人本不喜欢某一工作,但他又一直从事该项工作。为了减轻不协调所产生的压力,他可增加一些协调的认知,如说这工作“工资

8、高力、“比较稳定一。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为自己寻找类似的理由时,他就只有改变态度和行为中任何一方面来达成协调,要么他辞去该项工作,另谋职业,要么改变对工作的态度,逐渐喜欢这项工作。按照认知失调论的解释,引起态度改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充分理出来为自己的与已有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作辩护·认知失调作为解释态度转变机制的一种理论,仍有它不完善之处。例如有人指出,夸大认知一致性在态度形成与改变中的作用是不合适的。因为人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是完全合乎理性的,并不总是符合认知协调原则,人有时是可以找到某种在冲突的、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