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

ID:605953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_第1页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_第2页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_第3页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_第4页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现状和修复措施  摘要讨论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的现状,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可操作性强的修复措施,为治理黑土退化及水土流失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参考。关键词水土流失;耕地退化;现状;原因;修复措施;东北黑土区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308-01近年来,在黑土区西部,草原退化和植被破坏现象严重,主要是超载放牧和开垦土地而造成,从而削弱和丧失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黑土区东部原本稳定的草原、森林生态系统逐渐转变,天然林木植被基本绝迹,草原面积骤减

2、,绝大部分土地已开垦为农田,形成目前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东北的黑土地经过长期的垦荒而逐步剥蚀殆尽,这将逐步加剧土壤遭受降水的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影响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针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退化状况,在合理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修复措施,为缓解东北黑土地恶化提供参考和依据。1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现状6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年产量达3500万t,总土地面积为101.85万km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4个省(区),面积分别为25.41万、18.70万、45

3、.25万、12.29万km2。但由于黑土多年受到自然侵蚀(风力、水力侵蚀等)和人为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中59.4%属于坡耕地,多数分布在3~15°的坡面上,这样的地貌在耕作时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据统计,黑土区内可利用土地面积连年减少,侵蚀耕地超过39万hm2,现有侵蚀沟25万条,且多呈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黑土厚度平均60~70cm,目前下降至平均20~30cm,有些区域已露出成土母质,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且仍以每年0.3~1.0cm的速度流失。区内现有水

4、土流失总面积达到27.59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27%[1]。另外,从土壤性质分析退化现状可知,随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减少,养分比例失调、供给能力减弱,土壤板结(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通气性降低),保水保肥性能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增多,从而造成黑土生产力下降。有报道称,每生成16cm黑土层大约需要300~500年时间[2],换言之,黑土基本不可再生,其“遍体鳞伤”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成因分析2.1自然因素一是水蚀、风蚀。黑土区东部水蚀区雨

5、季降水量大且集中,降雨对土体的击溅力强,冲刷强烈,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在春季融雪过程中,由于积雪和表层土壤首先融化,融水难以下渗,致使融雪径流,同样可导致水土流失。西部风蚀区风速较大,降水较少,且干旱季节与沙尘暴在时间上同步,为风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土质。黑土区土壤主要为黑土和黑钙土,前者主要分布在黑土区东部的水蚀区,后者大部分分布在黑土区西部的风蚀区。二者土层均较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孔隙度高,土质疏松,因此其抗蚀抗冲性能较差。三是地貌。东北黑土区是地壳运动的下沉地带,为盆式的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倾向西南,以嫩江与

6、松花江交汇处为最低。区内地貌可分为高平原/漫岗和低平原/平地。漫岗分布于黑土区的四周,冲积平原分布于中间,地面坡度大部分为3~8°,小部分在3°以下,当降雨来袭时,易发生水土流失。2.2人为因素6当前在东北地区依旧盛行深耕、深翻、起垄等传统耕作方式,对土壤的侵蚀破坏力极强,作物收割后地表覆盖率通常≤6%[3]。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当,一方面增加了自然侵蚀营力如径流、降雨、风等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黑土区生态系统对自然侵蚀营力的抵抗力[4]。农业开垦活动产生了降低抵抗力、增强侵蚀力的双重效应,加速了对土壤的侵蚀,干扰黑土区生态系

7、统,成为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的决定性因素[1]。黑土区水土流失量以顺垄坡耕地最大,荒坡和横垄坡耕地次之,水平梯田、次生林地和草地基本没有水土流失现象,径流量与土壤流失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1]。而农民为了追求粮食的高产,寻求利润的最大化,致使化肥的过量施用,同时忽略了对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非农用地上,高强度的放牧和轮荒,自然生态系统也受到严重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恢复难度很大。另外,人们在采伐、开矿、取土、挖砂和修路等生产活动过程中缺乏环境意识,也进一步加剧了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3修复措施3.1

8、推广保护性耕作措施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这种状态的代价也就愈大。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至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可大幅度减少土壤表面风蚀和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