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4537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控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控对策 摘要:中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煤矿行业的发展对于进一步合理配置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从源头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维护劳动者相关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煤矿职业病防控一、前言7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平均高达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专家预测,
2、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然而,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包括粉尘、化学有害因素及物理因素,尤其是粉尘,煤矿工人长期吸入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煤尘或混合尘。截至2005年底,中国各地报告的尘肺病病人累计已超过60万例,职业病危害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职业病防治意识,没有配备应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排毒等设施。职业病不但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同时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因职业病的特殊性,治疗困难,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劳动者因职业病返贫、致贫的情况在一些矿区及周围农村地区大量存在,甚至发生因职业病纠纷处理
3、不当而群体闹事、上访事件不断。消除这些职业病危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些甚至导致严重的资金浪费和职业病危害。可见,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一项突出的公共卫生与社会稳定问题。二、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7生产性粉尘:煤尘、矽尘、电焊烟尘。巷道喷浆及井下支架木材用量多时,作业人员还可接触到水泥尘和木粉尘。生产性毒物: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盐酸、硫化氢、氯酸钠、苯系物、硫酸、酞胺、聚合氯化铝等。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包括CH4、CO、CO2、SO2。CH4主要来源于煤层、岩层的析出CO、CO2
4、主要来源于爆破工作、煤尘和瓦斯燃烧、煤炭自燃等;SO2主要来源于含硫矿物氧化和含硫矿物中爆破工作;H2S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腐烂、硫化物遇水分解、煤和岩体中涌出等;NOx主要来源于爆破工作;ClO2、Cl2、盐酸、氯酸钠、聚丙烯酞胺、氢氧化钙(作为废水处理时添加的一种絮凝剂)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系统,O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维修车间电焊作业,同时还产生NOx;维修车间运输带粘接工在使用胶粘剂粘接输煤皮带时,可能接触溶剂中含有的少量的苯及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维修作业人员更换蓄电池电解液或矿灯房作业人员准备和装填电解液时可能接触到硫酸和铅。柴油、润滑油均是在维
5、护和检修设备时接触。选煤工艺作业人员可能接触聚合氯化铝,主洗车间采用聚合氯化铝为凝集剂。物理性有害因素:噪声、振动、工频电场、紫外辐射、高温、电离辐射等。噪声、振动主要发生于作业场所内的采煤机、钻机、振动筛、原煤破碎机、热风炉、电锯、锅炉房鼓风机、空压机、.通风机、井下水泵、局扇、凿岩机等机械设备;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主井原煤皮带的核子秤、选煤厂使用的放射源设备核子密度计和在线测灰仪及氧及其子体。2、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7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井下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
6、;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不良体位:长时一间处于某种姿势(煤矿井下工人在特殊的劳动条件下,致使滑囊急性外伤或长期摩擦、受压等机械因素引起滑囊炎),或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设计等。3、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巷道空间狭小;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设备或通风量、照度不足,井下潮湿低温等,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
7、噪声等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三、煤矿职业病的防控对策1、开展矿山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整治确保《职业卫生防治法》得到切实执行。并将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督促矿山企业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措施,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工程主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预防关;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配备必需的监测仪器和工作人员,加强粉尘监测工作、落实作业场所综合防尘措施,完善工人定期检查制度、尘肺病人疗养制度以及尘肺病档案管理和报告制度。同时,2、推广应
8、用行之有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