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

ID:603775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1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_第1页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_第2页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_第3页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_第4页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沛县冬小麦气象灾害原因研究和防御对策  [摘要]近几年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危害范围逐年扩大、灾害程度逐年加重的态势,本文通过对沛县地区2013年小麦灾情田间调查,从气象学的角度科学阐述了小麦灾害形成的原因,并对各级部门如何采取科学规范的防灾减灾措施提出了合理划的建议,以便对灾害天气发生发展有所把握,趋利避害,为小麦生产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6-0230-01一、概述沛县

2、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在小麦生育期内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雨涝、连阴雨、干热风、冻害等,这些气象灾害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013年沛县地区小麦产量灾情创近年来最高,具统计2013沛县地区小麦大面积减产约20%,个别达到70%甚至绝收。二、灾害成因分析51.干旱和雨涝。干旱由于长期降水量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2013年沛县地区1月到4月降水量仅38.6毫米,常年103.5毫米,偏少64.9毫米

3、,造成土壤含水量少,小麦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小麦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雨涝由于降水偏多,形成洪涝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沛县2013年5月降水达142.8毫米,而常年仅40.8毫米,仅5月26日一天的降雨就有81.5毫米,其结果造成小麦大面积的倒伏和积水,对小麦的灌浆生长造成了很不利的生长。52.寒潮天气的影响。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

4、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的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和霜冻,危害性极大,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寒潮会引起严重的冻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去年沛县小麦较常年提早20天左右进入越冬期,导致小麦叶龄偏小、个体偏弱、群体不足。部分麦田播种较浅,秸秆还田的地块土质松软冬前镇压不够,减弱了小麦的抗冻性。且2013年3月2日、3日、4日沛县地区最低温度分别为-5.0℃、-1.6℃、1.1℃,连续三天的低温影响了小麦的拔节。4月7日、9日、10日三天的最低温度分别为1.6℃、1.4℃、1.6℃

5、冻死小穗造成穗少。4月20日、21日最低温度分别为1.6℃、0.2℃又冻死小花,造成粒子减少。3.积温在小麦生产期的作用。积温,指一定时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一般以“度?日”为单位,常用于表征作物生长发育的热量要求和地区热量条件,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农业意义。2013年沛县已播冬小麦的生长积温仅为300摄氏度左右,而常年同期则达到500摄氏度以上,偏少40%左右。一般情况下,小麦生长积温达到500-600摄氏度,才能大大增加小麦壮苗的概率,有利于丰产。如果生长积温偏少,则会影响小麦转壮,并降导致小麦越冬前

6、分蘖数偏少,最终导致小麦亩穗数偏低,从而导致减产。4.连阴雨。连阴雨是指春播、双夏和三秋时期连续降水大于3天,且过程降水量大于等于30毫米的天气过程。连阴雨的出现一般是全县性的。5月20到6月20日是沛县小麦收割和夏季作物的种植季节,这个时期的连阴雨天气可导致小麦发霉、腐烂,丰产不丰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极大,近几年沛县地区小麦在收割期虽未遭受连阴雨天气,但在历史同期连阴雨天气也是造成沛县地区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55.干热风。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它强烈地破

7、坏小麦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影响小麦灌浆成熟,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小麦显著减产。我国北方冬麦区在小麦产量形成期受危害严重。危害轻的年份,减产在10%以下,危害重的年份减产在10%-20%或以上。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轻度干热风的指标是:14时气温≥32℃,14时相对湿度≤30%,14时风速≥2m/s;重度干热风的指标是14时气温≥35℃,14时相对湿度≤25%,14时风速≥3m/s。干热风一般在5月上旬就出现,5月中旬增多,但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次干热风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平均3、4天,长的可达8

8、、9天,甚至10多天。在生产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在干热风来临之前进行浇灌、喷洒药剂、施肥等增强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2013年沛县地区冬小麦未受干热风影响。三、防御对策1.建议县、镇(乡)成立农作物灾后田间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农作物受灾后田间管理的领导和指导。行政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分村包片,深入农户、田间进行技术指导。2.适时灌溉。冬小麦在春季返青期需水量增大,而春季最容易发生干旱,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