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

ID:60369656

大小:521.0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05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_第1页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_第2页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_第3页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_第4页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泰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属泰安市管辖。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地质公园类型为早寒武纪地质、寒武纪地层。公园由五个景区组成,分别为红门景区、中天门景区、南天门景区、后石坞景区和桃花源景区,总面积约148.6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29.63平方公里。泰山国家地质公园一座亿万年堆积的自然宝库,一轴百万年续展的历史长卷。—幢五千年镌刻的文化丰碑;一阙七千阶谱写的朝天神曲。泰山以其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复杂的地质构造,典型的地质遗迹而出名,是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又是鲁西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历史最悠久、地质现象最丰

2、富的地区,是建立鲁西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框架的标准地区。张夏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代表性强,含丰富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对比的主要依据,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新构造运动则对泰山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对泰山的雄、奇、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泰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学内容极为深广,特别是在早前寒武纪地质方面,以及寒武系标准剖面、新构造运动与地貌等方面,都具有全国和世界意义的巨大地学价值,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泰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十分漫长和复杂,研究历史长,知名度高,特别在早前寒武纪地质,寒武系标准剖面、新构造成运动与地貌等

3、方面,具有全国和世界意义。成因泰山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古泰山形成(距今25亿年前,海陆演变(距今6~2亿年,今日泰山形成(距今1~0.3亿年等三个大阶段。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山体的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运动构建了山体的基本轮廓,新构造运动又进一步塑造了运动非常普遍和强烈,其运动方式以垂直升降为主,阶段性和间歇性十分明显,对泰山的山势和地形起伏以及各种侵蚀地貌景观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地势差异显著,泰山今天的自然景观面貌。泰山的新构造地形起伏大,地貌分界明显,地貌类型繁多,侵蚀地貌特别发育。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特点,主峰呈南陡北缓的态势。新构造运动造就

4、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伟山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以及许多深沟峡谷、悬崖峭壁和奇峰异景,塑造了众多奇特的微地貌景观,如三级夷平面、三折谷坡、三级阶地、三级溶洞、三迭瀑布等等。此外,泰山不断间歇性抬升,形成了诸如壶天阁谷中谷、后石坞石海和石河、岱顶的仙人桥和拱北石等许多奇特怪异的地貌景观。主要看点■寒武纪地层剖面标准600M岱顶的重要两个峭壁之间,长约5米泰山北侧张夏寒武纪地层剖面,是古生代寒武纪(距今500~a浅海环境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岩和页岩组成的地层。该剖面研究历史长,研究程度高,地层发育齐全出露好,代表性强,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是不少生物化石的原产地和命名地,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

5、寒武纪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在世界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仙人桥位于瞻鲁台西侧,是景点之一。该桥呈近东西方向,横架在,山三块巨石巧接而成。相互抵撑的三块巨石,略呈长方形,大小约2~3立方米,桥下为一深涧,南侧面临万丈深渊,地势十分险要,集险、奇、峻于一体,令人望而生畏。明末萧协中曾赋诗赞曰:“三石两崖断若连,空漾似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仙人桥东西两侧绝壁山是由花岗岩组成,成为该桥的天然桥头堡,而构成桥身主体的三块巨石,中间的一块是一种长英质的脉岩,其旁侧的两块都是花岗岩。在该处的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含有一条近南北向延伸的宽约5米斜长角闪岩残余包体,而这个斜长角闪岩

6、残余包体中又夹有一条形态不甚规则、宽度不一的长英质岩脉。当时,由于此处的岩石受到构造应力作用,节理十分发育,其中两组垂直节理和一组水平节理表现最为突出,从而把岩石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岩块。同时,由于上述岩石的岩性不同,抗风化剥蚀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斜长角闪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角闪石,在风化作用下极易发生水解,生成一些铁的氢氧化物和粘土物质,并不断被流水搬运离开原地,而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长英质岩脉的主要矿物成分均为长石和石英,质地致密坚硬,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强。崩落堆积-仙人桥因此,在早期的风化剥蚀和流水搬运过程中,遭受强烈风化破坏的斜长角闪岩首先被风化、分解、搬运,结果造成其两侧

7、已成为岩块的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处于临空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中间倒塌,而滚落下来的两块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块恰巧被残留下来的长英质岩脉的一块岩块所支撑,形成了三石衔接支撑的状态。随着斜长角闪岩不断被风化剥蚀,以及流水的不断搬运和下切,便在桥下面形成了一条深涧,而巧接在一起的三块巨石则和两侧峭壁相互顶拱支撑,处于一种力学平衡状态牢牢地紧靠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今日所见到的深涧绝壁悬仙桥的奇异景观。三石巧接是外力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共同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