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0532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探究 摘要:目前徐州市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虽然徐州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产业结构不协调性仍然存在。本文主要对徐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徐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关键词:徐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内部比重为10:47:43,而徐州三次产业比重为9:50:41,其一二产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
2、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1徐州产业发展现状1.1徐州市产业结构演进特征7徐州产业结构演进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年前为第一阶段,表现为“一、二、三”的结构特征,以农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1980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第二产业上升为首位,表现为“二、一、三”结构特征,以工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199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从1993年的25.3:47.0:27.7演变为2011年的9.4:50.1:40.5,以工业为主导,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体。图1徐州三次产业结构(%)1.2徐州三次产业特征第一
3、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较快。2010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51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322.4亿元,占总产值63%,畜牧业产值为145.81亿元,占总产值的28%,林业、渔业和相关服务业产值为46.4亿元。从构成上可以看出徐州第一产业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林业、渔业、服务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框架。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在第二产业总值中平均比重为85%。从工业内部构成来看,徐州工业经济以重工业为主,且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重工业比重达到72%,五年来轻重工业比重相对不变;装备
4、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能源成为徐州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占据徐州工业总产值的86.7%。7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主体。“十一五”期间徐州第三产业以23%的年均增速发展,2011年产值达到144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53.6%,其中批发零售比重最大,产值为328.64亿元;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占25.7%;金地商都、沃尔玛、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2徐州
5、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市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徐州都市区经济发展最好,2010年GDP达到1683亿元,占徐州市GDP的57%。工业、服务业集聚,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41%,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市郊如丰县和睢宁,自身经济基础较差,距市区较远而无法接受有力辐射,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实力位居市域之末。产业集聚度低,产业链条短。大项目是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的关键。目前,徐州各主导产业中,除了徐工、徐矿、维维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外,大中专企业不多,导致产业集聚力不强。此外用地较紧张、原材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都较为滞后,专业市场不够配套这些影
6、响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的瓶颈尚未突破。如装备制造业一些配套部件不能当地生产,尚需依赖外地供应;新能源产业链结构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上游的多晶硅发展迅速,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发展滞后等。7科技创新能力差。徐州是江苏省拥有高校最多的地级市,但目前这一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少,高校、科研院所的一些知识成果未被有效推广转化为生产力。此外除徐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差,许多关键设备仍需依赖进口,关键设备的瓶颈依然没有消除,产品开发能力弱,档次低,与国外同类产品尚有差
7、距。3徐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3.1打造多元产业体系基于宏观环境发展、徐州资源禀赋条件、徐州产业发展基础、徐州的比较优势和产业本身的组织带动能力四方面,最终打造“基础产业完善、优势产业注目、支撑产业明显和新兴产业清晰”的产业体系。即(1)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及关联产业:高效特色农业、都市农业;(2)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煤盐化工、建材、冶金、商贸、旅游;(3)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金融、物流、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4)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产业、物联网、
8、云计算、电子商务等。3.2合理优化空间布局7构造“一核、两区”的产业布局。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都市区内先进制造集聚,且是徐州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因此未来要打造成为徐州的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