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24710
大小:1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31
《2007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解析(广东历史单科)一、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07广东历史)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C1C【解析】A项反映了奴隶的悲惨命运;B项属于西汉时期;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1.C注意题中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依据图中所示,应为唐朝出现的曲辕犁;D项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内容,故C项正确。2.(07广东历史)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A.人与人的关系
2、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2.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志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3.(07广东历史,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C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3.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项与统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出处:“西安西北郊刘寨村,即秦代章台遗址附近,从1983年以来,陆续
3、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秦代封泥,目前所知已达一千余枚。”“新出土的秦封泥中约有五十余方关于秦郡县封印,可印证汉承秦之郡县制度,且可补目前所知秦郡县一些制度和考定以前未知或不能肯定的秦县数个。”(周伟洲《新发现的秦封泥与秦代郡县制》载于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1全文请常见http://www.LSfyw.net/political/yuelu/centralization/establish/200706/11695.html)4.(07广东历史,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D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
4、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D【解析】“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指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利;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利。二者都有利于加强君权。5.(07广东历史)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5.A【解析】10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6.(07广东历史)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
5、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B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B【解析】首先判断“民国九年”是1920年。C项发生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D项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故可排除。依据“报纸广告”中所给提示,可知反映的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故B项正确,排除A项。7.(07广东历史,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D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7.D【解析】
6、所谓“地底陈土”指的是封建势力的残余力量。1912年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A项错误;中华民国已经建立,B项可排除。C项虽也属于“地底陈土”,但与破坏民主政治不符,可排除。故D项正确。评析:1919年10月8日,孙中山在上海青年会举办的国庆庆祝会上,作了题为《改造中国之第一步〉的讲演。他说,致力教育事业,兴办实业,实行地方自治,固然是改造中国的要件,但还不能认为第一步的方法。第一步的方法“只有革命”,“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团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孙中山所说的“陈土”,就是官僚、军阀和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的陈
7、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节录自李联海、马庆忠著:《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下]》)孙中山原始讲话文本请参阅http://www.LSfyw.net/character/SunYat/200706/11696.html8.(07广东历史,8)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C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8.C【解析】1937-1945年是八年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