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

ID:6024073

大小:3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31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_第1页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_第2页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_第3页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_第4页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剑川海门口遗址综合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剑川海门口遗址三次发掘的遗存进行梳理,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的方法比较,并得出科学的检测结果,对剑川海门口遗址进行遗存、分期、年代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关键词】海门口地层木桩柱铜器分期年代【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06-04一前言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部,横断山脉中段。县城所在地金华镇海拔2190米,南距大理约126公里。海门口遗址位于剑川盆地南部甸南镇海门口村西岸北约1公里处的剑湖出

2、水口南部,总面积约100000多平方米,剑湖水由海门口流出后,流入黑潓江,后流入澜沧江。14遗址曾于1957年和1978年两次发掘。第一、二次考古发掘工作,已使该遗址的价值凸显出来,但也留下许多遗憾。第一次清理出土的文物没有明显的地层共出关系,出土物混乱。第二次发掘工作,发掘地靠水边,坑内渗水严重,多数时间是在水下作业(当时无抽水机)。1978年的发掘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后人简单地写了一个发掘清理报告。①2000年云南省博物馆、省考古研究所召开的“云南青铜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都达

3、成了一个共识,要解决这个“重大课题”离不开海门口遗址,并在研讨会上呼吁有关考古部门联合进行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7年12月批准对海门口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项目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文化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08年1月8日起正式开始发掘,至5月25日发掘工作结束,完成发掘面积1395平方米。②海门口遗址2008年第三次发掘面积大,出土遗迹、遗物丰富,地层清晰可靠,是一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青铜时代的大型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遗址。出土的铜器和铸范,以确切

4、的地层关系证明该遗址为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本次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2008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遗址范围14查清遗址范围,工作难度较大,但这是研究海门口遗址最基础的工作。第二次发掘(1978年)期间,发掘者做了这个工作,从布方地向北1公里范围内共布探方12个,此次工作者的情况,没有留下任何资料。第三次发掘在河东岸边布了DTTG1探方,至深度310厘米处发现黑色淤土,不见遗物出土。从各方面判断,古河道的可能性较大,南部区为1978年发

5、掘点,其南部60米区间均有木桩分布。北边的AT2115、AT2121内均有桩分布,其南北间距达到350米;东部到海尾河河道中部,西部探方AT0303在环海公路东部,AT0303地层和其他探方一样,范围内有木桩分布,东西距离达到约120米。公路以西部分,2009年7月,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对遗址环海公路以西范围进行勘探,发现有木桩、遗迹分布,勘探面积约85000平方米,确定有文化堆积区域达50000平方米。③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计算,有木桩分布的范围为:西至环海公路以西,南北长350~400米,面积约为20000

6、~25000平方米。海门口遗址的分布范围是:东至海尾河,南至海河公路交会处以北50米,北至烟站育苗圃北端,西至公路以西约150米,总面积为100000多平方米。三遗址地层堆积遗址地层能否清晰划分,关乎今后研究工作的成败。发掘者考虑其地层堆积的完整性,将第一批探方布在A区靠海位置。掌握解决渗水的方法、措施,才能划分出各地层堆积,第三次发掘的地层清晰可靠。14第1层为褐色耕土层;第2层为红褐色土层;第3层为灰砂灰土层;第4层为褐色泥土层;第5层为灰白色土层;第6层为褐色土层;第7层为青灰色土层;第8层为灰褐色土层

7、;第9层为黄灰色土;第10层为黄褐色土。层下为青灰色泥土,即生土层。④1958年清理的地层,文化层(第3层)只有8~10厘米,第1、2层厚160厘米,可以看出它的地层划分不细致,划大地层,出土的早晚器物混杂。⑤1978年发掘地层划分为四层:第1层为堆积土;第2层是原耕土层;第3层是灰砂灰土层,厚15~30厘米,含陶片、石器、铜器、铁器等;第4层是灰泥堆积层,厚60~70厘米。⑥可以知道,第二次发掘的第1、2、3层基本和第三次发掘层位相一致;第4层厚60~70厘米,只分为一层,原因可能是水位较高,无法进一步细分

8、;它的第4层可能包含了第三次发掘的第4~10层,包含物也如此。目前,第一、二次发掘出土遗存,其所属年代已可以区分。四木桩柱的性质和层位关系第一、二次发掘清理均出土了大量的木桩柱和横木,有的桩柱上还有榫口保存。第二次发掘还出现了一件铜斧砍在横木上的迹象。据此现象分析,第一、二次发掘均将这些木桩柱判断为“干栏式”房址桩柱,只是对房子的构件有不同意见。第一次发掘认为房址一半在水中,一半在陆地,⑦14第二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