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10306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班级:姓名:学号:茯苓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广义的药用菌指一切可以用于制药的菌物,狭义指用于医药的大型真菌(蕈菌)。野生有冬虫夏草、蝉花、雷丸、安络皮伞等;目前,人工栽培的有灵芝、茯苓、猪苓、天麻、桑黄、木耳、云芝等。这些药用菌在我国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它们虽功效不同,但最大的优点,也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无毒副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它们不仅是传统的益气、强身、祛病、通经、益寿等功能,还具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癌的功效。许多食用菌兼具有药用价值。下面为茯苓的相关介绍。一.概述别名云苓、松茯苓。是
2、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为低等植物,其个体无典型的根、茎、叶的分化,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3部分组成,主要寄生于一些松科松属植物上,吸收植物体内养分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茯苓是我国使用历史最长的药物之一,为药食两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各国各地均有分布。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制剂以及一些保健品中。我国茯苓生产地区分布很广,黄河流域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
3、贵州家种茯苓自上世纪70年代引种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栽培获得成功,30多年来,经过对茯苓栽培的精心观察和研究,栽培方法和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空窖、瘟窖、鸡窝苓窑以及泡苓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茯苓的产量和质量。此外,传统栽培技术不能利用松木废枝丫、小径级材栽培茯苓,很浪费木材资源。2000~2003年,我们根据茯苓的生物学特性,在松脂基地内开展茯苓复式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解决了茯苓栽培的“空窖”、“温窖”、“鸡窝苓窑”、以及茯苓夹皮、夹泥、夹沙的难题,茯苓产量提高53%;节省木材资源35%,且茯苓质量优良,
4、产量比较稳定。二.植物特性 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不同品种的菌种,结苓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品种栽后3~4个月开始结苓,有些则较慢,需6~7个月。早熟种栽后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品种则需12~14
5、个月。三.生长特性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温度以10~35℃为宜。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切忌碱性土壤。四.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复式栽培技术介绍 茯苓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
6、组成,体内不含叶绿素,自身不能制造任何养料,主要靠寄生吸取松科松属植物养分来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复式栽培茯苓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茯苓生长的适宜气候和段木营养物质,缩短从菌丝体至菌核形成的时间100~120d,使茯苓子实体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气温条件下,得以充分吸收段木的营养物质,快速成长。2复式栽培技术试验情况2.1不同栽培技术试验情况 2000年在中潮镇二望松脂基地的同土质、同气候环境条件下使用段木原料10m3进行了传统排式栽培法、传统窖式栽培法、排式二次复式栽培法、排式三次复式栽培法、枝丫小径材叠式栽培法、枝丫小
7、径材三次复式栽培法等6种栽培技术的试验,实验苓地面积总计100m3;2001年根据2000年二望松脂基地实验结果,择优技术在岩洞镇述洞松脂基地,使用段木原料120m3进行传统排式栽培方法和排式三次复式栽培方法试验以及枝丫小径级材复式栽培法,试验苓地共计1200m2;2003年3月,在中潮镇潘老村采用排式三次复式栽培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及枝、丫小径材复式栽培技术进行较大面积推广,推广实验苓地3000m2,使用段木300m3。2000~2003年完成传统栽培技术试验苓地440m2;完成复式栽培技术试验苓地440m2;完成
8、运用废劣枝丫、小径材栽培试验苓地420m2。2.1.1传统方式栽培技术(以下亩按588m2的有效面积计) 总计试验苓地面积440m2,鲜苓总产量6723kg,平均产量15.2kg/m2,588m2产量8937kg,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下同)的鲜苓商品率48.20%。2.1.2采用二、三次复式栽培技术 总计试验苓地440m2,鲜苓总产量10267.6k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