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ID:5998855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0

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_第1页
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_第2页
资源描述:

《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更新日期:2009-10-23点击:徐佩莉  桂枝汤是仲景《伤寒杂病论》方,原方用来治疗太阳中风,恶寒发热、自汗等症,具有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是调和营卫之要方。笔者用其治疗小儿诸多疾患,均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1 长期低热症  沈某,女,5岁,1993年10月6日初诊。患支气管肺炎(恢复期),低热不退已1月余,体温每在37.5~38℃左右波动。偶咳,面色黄白,动则汗出,纳差,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拟调和营卫,固表清热。方用桂枝汤加青蒿、银柴胡、陈皮、糯稻根,5剂。药后热退,汗出减,但纳食仍少。上方去青蒿,加太子

2、参、炒谷麦芽,继服5剂而愈。  按:桂枝汤是《伤寒论》首方,似专为伤寒而设。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此方用于治疗“温病后,脉迟,身凉如水,冷汗自出者”,属温病后表虚之症。前贤也多有将此方用于治疗营卫失和、卫表不固所致发热者。本例患儿因患支气管肺炎,曾住院治疗20余天,用过较大剂量抗菌素。虽高热、咳嗽好转,但低热缠绵不去,且冷汗时出,此系营卫已耗,卫外不固而邪热未撤,因此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青蒿、银柴胡清透余邪,数剂而效。笔者用此方治多例感冒后或肺炎后使用大剂量抗菌素而余热未清的患儿,均获较好疗效。2 腹痛症  康某,女,6岁,1993年12月14日初诊。诉脐腹

3、时有隐痛已2月余,伴纳食不香,夜寐汗出。曾在外院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胃B超:浅表性胃炎。体检:面色不华,腹部平软,脐上轻压痛,无肌紧张。麦氏点无压痛和反跳痛,舌淡红,苔花剥,脉濡细。此属脾胃不和,气机不调。治拟调和脾胃、温中理气。药用桂枝汤加白芍、陈皮、广木香、炒谷麦芽。连服1周,腹痛除,食纳亦增。  按:此例腹痛属脾胃失调所致。小儿脾阳原弱,如嗜冷饮,日久必伤中阳,以致脾胃失和。脾胃受损,升降失调,气机郁滞,食谷不化,故时时腹痛隐隐,纳少。用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振奋中阳,内和胃气,外扶肌腠。方中加重白芍药量,有和中止痛之效,陈皮、木香疏理气机,谷芽降胃

4、气,麦芽升脾气。诸药合用,共奏温运中阳,调理气机之功。临床所见小儿胃炎属脾胃中阳受损,气机不利导致胃脘部或脐腹部隐痛者,用桂枝汤加减每能奏效。3 汗症  王某,男,3岁,1993年11月14日初诊。素体易汗,近两月汗出更甚,寐则汗出,动则汗湿衣衫,内衣一日二换尚时时感湿。纳可,二便调,面色略显黄白,发黄稀疏,夜眠易醒,舌淡、苔薄白。此属营卫不和,腠理不固所致,用桂枝汤加太子参、浮小麦、煅龙牡等药,调和营卫,健脾益气,固表敛汗。另用自制止汗膏外敷脐部。3天后复诊,家长诉汗出已明显减少,唯活动后仍有汗出,前方继进3剂而愈。  按:此例汗出之症,系营卫失和,肌

5、表不固之证。因卫气不能统摄汗液,失其正常开合功能,故见时时汗出。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固表摄外,加太子参增强健脾之功,浮小麦、煅龙牡等加强收敛固摄之力,故3剂后见效。笔者用此方治疗缺钙、脾虚易汗患儿,常奏显效。  桂枝汤之立法,固在调和营卫脏腑、燮理气血阴阳,然其精意,尤在通启阳气,拔动神机。盖人之阳气,功莫大焉,主要在于温煦、推动、抗邪、固摄,以及气化调节等等。小儿体禀阴阳两稚,易见阳气不振,阴阳不调。当此之时,舍桂枝汤而无适当之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