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

ID:5995152

大小:760.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_第1页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_第2页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_第3页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_第4页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瓜之病害及防治 - 蔡竹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蔡竹固、陳瑞祥、童伯開。1999。冬瓜之病害及防治。農業世界雜誌189:65-69。冬瓜之病害及防治一、前言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之英名為waxgourd或whitegourd,屬於葫蘆科(Cucurbitaceae)之一年生匍匐蔓性植物,原產於中國與印度。在台灣,冬瓜通常生產於夏季,最耐貯藏,如無傷痕,且未受病蟲為害,可貯存至冬季,因此得名,稱為冬瓜。冬瓜除供作蔬菜食用外,尚可製成冬瓜糖及冬瓜茶。台灣的氣候環境,適合於生產冬瓜,若配合採收後儲存,冬瓜可在其他瓜類缺少時期上市,調節巿場供需,

2、周年供應做為蔬菜之用。就本省近10年來的冬瓜栽培面積之調查資料,每年在750-1,518公頃之間,並無太大的變化,是一種小規模而穩定的瓜類產業。以彰化縣、屏東縣、台東縣栽培較多,其次為雲林縣、台北縣及嘉義縣。冬瓜喜溫暖的氣候,生育適溫為25-30℃,溫度低於15℃時生育不佳,但在苗期及生育初期均可設法保溫。發芽適溫為30-32℃,開花著果需在25-28℃之間。冬瓜生育期間較長需約3-5個月,本省南部產量(如屏東縣35,961公斤/公頃)較北部(如台北縣13,600公斤/公頃)高,北部的春作又較秋作產量高。灌溉便利之地,以日照多而少雨的

3、氣候,最適於冬瓜生育。雨水多時易發生病害,尤以疫病為多。冬瓜可在各種土壤栽培,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最適宜。土壤反應以pH5.8-6.8為適。種植在砂質土的冬瓜生育及產量均差,排水不良或有硬盤的土地,容易發生炭疽病。如為高溫多濕的環境,更容易發生萎凋病。曾經發生過萎凋病的土地,宜採4-5年輪作,以減輕被害。又在旱地,根瘤線蟲為害甚烈,產量會受到影響。本省現有栽培的地方品種3種,依冬瓜的皮色及形狀命名,如白殼大冬瓜、青殼長冬瓜、細長大冬瓜。農友種苗公司新育成一代雜交品種如小青、泰平、清心、吉樂、青山、綠虎、小惠

4、等,果重在1-5公斤之間,適合於市場及家庭生產之用。二、病害及防治(一)、毒素病(Virusdiseases)1.病徵:包括葉片黃化、嵌紋、脈綠、皺縮、變形、矮化;果實表面凸凹不平、色澤不均、變小、發育不良等;影響瓜果之商品價值。田間植株常被二種以上病毒複合感染,不易單由病徵分辨是何種病毒感染(圖一)。2.病原:胡瓜綠斑嵌紋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木瓜輪點病毒之西瓜系統(papayaringspotvirus-watermelonstrain)、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Zucchiniyell

5、owmosaicvirus)。3.發生生態:木瓜輪點病毒之西瓜系統、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主要是由桃蚜及棉蚜媒介傳播。胡瓜綠斑嵌紋病毒主要是種子帶毒傳播,亦可經由摘心、疏果而蔓延。4.防治方法:(1).栽培抗病品種:如冬瓜品種泰平、吉樂等品種較具抵抗或耐病性。(2).避免在病田採種。(3).畦面覆蓋銀色塑膠布或撒佈礦物油於生長初期的植株,可減輕為害程度。(4).注意田間衛生,清除越冬寄主。(5).避免摘心及莖葉損傷;充分施肥,使植株生長良好,可減輕受害。(6).防治媒介昆蟲,可擇用有機磷劑或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二)、疫病(Phytop

6、hthorablight或Phytophthorarot)1.病徵:病株之莖基、莖或葉柄有水浸狀軟腐,最後病部隘縮;病葉初呈水浸狀,暗綠色大型病斑,天晴後變為褐色、乾枯、易破裂,果實亦可呈水浸狀腐爛之病徵。2.病原:PhytophthoradrechsleriTucker(PhytophthoramelonisKatsura),屬卵菌綱。3.發生生態:病原菌游走胞子藉風雨及灌溉水傳播;最適發病溫度28~32℃,土壤偏酸生、排水不良、土壤過濕或氮肥過多皆助長病害之發生。4.防治方治:(1).與水田輪作,降低接種源密度。(2).注意排水良

7、好、清除並燒毀病株。(3).採用雞糞或牛糞作基肥,其他如豆餅或堆肥較不適宜。(4).參考使用25%依得利乳劑1,500倍或35%依得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稀釋液,每株灌注500公撮,每7-10天灌一次,共灌3-5次。(三)、露菌病(Downymildew)1.病徵:在葉片上初呈黃色小斑點(圖二),逐漸擴大而呈角斑。潮溼時,在葉片下表面產生暗色到灰黑色黴粉。2.病原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Curt.)Rostow.,屬卵菌綱。3.發生生態:潮濕低溫的氣候利於本病的發生。孢囊在8~30℃皆可發芽

8、,而以15~22℃為合適之溫度範圍,在18℃及100%的相對濕度下,本菌在5小時後即可造成感染。如果有露水或重霧,溫度在10~28℃本菌皆能感染,而以16~22℃最為合適。孢囊在10~27℃皆可形成,而以15~19℃最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