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39122
大小:1.63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11-28
《钢的热处理(五)讲解学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钢的热处理(五)热处理特点:只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热处理目的: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改善塑性、韧性及切削性能。2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一)临界温度平衡时:A1、A3、Acm加热时:Ac1、Ac3、Accm冷却时:Ar1、Ar3、Arcm3(二)奥氏体的形成1、A形成的基本过程(以共析钢为例):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P(F+Fe3C)→A共析钢A化过程——形核、长大、Fe3C完全溶解、C的均匀化。45过共析钢的A化P→A后,先析出Fe3C溶解。亚共析钢的A化P→A后,先析出F
2、溶解。61、A晶粒度起始晶粒度:P刚转变为A时的晶粒度,温度↑→长大本质晶粒度:GB规定标样930±10℃×(3-8)h处理后的晶粒度Ti、V、Zr脱氧本质细晶粒,Si、Mn脱氧本质粗晶粒。(三)A晶粒大小及其控制实际晶粒度:实际加热条件下的晶粒度。本质晶粒度:1-8级。72、影响A转变速度的因素加热温度和速度↑→转变快C%↑或Fe3C片间距↓→界面多,形核多→转变快合金元素:改变钢的临界点,影响C的扩散速度A化→速度↑或↓,一般速度减慢。8(一)过冷A的等温转变过冷A:T3、(TTT或C曲线)共析钢的C曲线高温转变,A1~550℃过冷A→P型组织中温转变,550℃~MS过冷A→贝氏体(B)低温转变,MS~Mf过冷A→马氏体(M)二、A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9P型组织——F+层片状Fe3C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P、S、T均为珠光体层片间距:P>S>T珠光体P,3800×索氏体S8000×屈氏体T8000×10(二)过冷A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过程→晶格改变和Fe,C原子扩散。112、贝氏体型转变——中温转变(550℃~MS)C原子扩散,Fe原4、子不扩散过冷A→贝氏体B(碳化物+含过饱和C的F)A、上B,550~350℃产物——羽毛状,小片状Fe3C分布在F间。上B强度和韧性差上贝氏体形成机理12B、下B形成过程下B,350℃~MS产物下B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下B形成机理13光学显微照片1300×电子显微照片5000×45钢,上B+下B,×400F针内定向分布着细小Fe2.4C颗粒电子显微照片12000×T8钢,下B,黑色针状光学显微照片×400143、马氏体型转变-低温转变Ms-Mf(1)马氏体的形成:低温下进行,铁、碳原子均不能扩散,只发生γ5、Fe→αFe的晶格改组,无成分的变化,是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共格切变的方式瞬间完成(2)晶格变化,C原子过饱和,C轴伸长,体心正方晶格。马氏体晶格示意图15(3)马氏体的组织形态A、板条状-低碳马氏体B、片状-高碳马氏体(孪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金相组织马氏体形成示意图低碳马氏体金相组织16M的形态C%<0.25%时,为板条M(低碳M)。板条M,平行的细板条束组成针状M(凸透镜状)C%>1.0%时,为针状M。C%=0.25~1.0%时,为混合M。Fe-1.8C,冷至-100℃Fe-1.8C,冷至-606、℃17(4)马氏体的转变特点①无扩散性;γFe→αFe的晶格改组。②共格切变性;体心正方晶格。③变温形成;转变在不断降温的过程中进行,冷却中断,转变也随即停止④高速长大;不需要孕育期马氏体晶核瞬间形成18⑤马氏体转变的不彻底性;残余A,M转变总要残留少量A,A中的C%↑则MS、Mf↓,残余A含量↑。19(5)马氏体的性能A、低碳马氏体淬火应力小,硬度高,塑性较好。B、高碳马氏体晶格畸变严重,有显微裂纹,淬火应力较大塑性、韧性差20(三)影响等温转变的因素1、碳的影响亚共析钢:C↑-C曲线右移;过共析钢:C↑-7、C曲线左移共析钢TTT多一条过冷AF过共析钢TTT多一条过冷AFe3CⅡ212、合金元素的影响A、增加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合金元素,使曲线右移,曲线形状不变。B、增加碳化物形成元素曲线向右移,且曲线形状发生变化,甚至曲线从鼻尖处分开。Cr对曲线的影响22(四)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1、连续冷却转(CCT)曲线连续冷却转(CCT)曲线232、CCT和TTT曲线的比较CCT位于TTT曲线右下方CCT中没有A→B转变24三、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工艺钢的退火与正火加热温度范围25(一)退火完全退火(亚共析钢)8、加热温度Ac3+20~30℃缓冷→F+P目的: 细化晶粒,均匀化组织降低硬度→切削性↑等温退火:等温转变→F+P,再缓冷球化退火(过共析钢)在Ac1+20~30℃等温, 使Fe3CⅡ球化,再缓冷→ 球状P(F+球状Cm)目的:硬度↓,切削性↑,韧性↑扩散退火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目的:使成分、组织均匀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TR+30~50℃目的:消除加工硬化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Ac1,一般为500~6
3、(TTT或C曲线)共析钢的C曲线高温转变,A1~550℃过冷A→P型组织中温转变,550℃~MS过冷A→贝氏体(B)低温转变,MS~Mf过冷A→马氏体(M)二、A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9P型组织——F+层片状Fe3C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P、S、T均为珠光体层片间距:P>S>T珠光体P,3800×索氏体S8000×屈氏体T8000×10(二)过冷A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过程→晶格改变和Fe,C原子扩散。112、贝氏体型转变——中温转变(550℃~MS)C原子扩散,Fe原
4、子不扩散过冷A→贝氏体B(碳化物+含过饱和C的F)A、上B,550~350℃产物——羽毛状,小片状Fe3C分布在F间。上B强度和韧性差上贝氏体形成机理12B、下B形成过程下B,350℃~MS产物下B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下B形成机理13光学显微照片1300×电子显微照片5000×45钢,上B+下B,×400F针内定向分布着细小Fe2.4C颗粒电子显微照片12000×T8钢,下B,黑色针状光学显微照片×400143、马氏体型转变-低温转变Ms-Mf(1)马氏体的形成:低温下进行,铁、碳原子均不能扩散,只发生γ
5、Fe→αFe的晶格改组,无成分的变化,是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共格切变的方式瞬间完成(2)晶格变化,C原子过饱和,C轴伸长,体心正方晶格。马氏体晶格示意图15(3)马氏体的组织形态A、板条状-低碳马氏体B、片状-高碳马氏体(孪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金相组织马氏体形成示意图低碳马氏体金相组织16M的形态C%<0.25%时,为板条M(低碳M)。板条M,平行的细板条束组成针状M(凸透镜状)C%>1.0%时,为针状M。C%=0.25~1.0%时,为混合M。Fe-1.8C,冷至-100℃Fe-1.8C,冷至-60
6、℃17(4)马氏体的转变特点①无扩散性;γFe→αFe的晶格改组。②共格切变性;体心正方晶格。③变温形成;转变在不断降温的过程中进行,冷却中断,转变也随即停止④高速长大;不需要孕育期马氏体晶核瞬间形成18⑤马氏体转变的不彻底性;残余A,M转变总要残留少量A,A中的C%↑则MS、Mf↓,残余A含量↑。19(5)马氏体的性能A、低碳马氏体淬火应力小,硬度高,塑性较好。B、高碳马氏体晶格畸变严重,有显微裂纹,淬火应力较大塑性、韧性差20(三)影响等温转变的因素1、碳的影响亚共析钢:C↑-C曲线右移;过共析钢:C↑-
7、C曲线左移共析钢TTT多一条过冷AF过共析钢TTT多一条过冷AFe3CⅡ212、合金元素的影响A、增加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合金元素,使曲线右移,曲线形状不变。B、增加碳化物形成元素曲线向右移,且曲线形状发生变化,甚至曲线从鼻尖处分开。Cr对曲线的影响22(四)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1、连续冷却转(CCT)曲线连续冷却转(CCT)曲线232、CCT和TTT曲线的比较CCT位于TTT曲线右下方CCT中没有A→B转变24三、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工艺钢的退火与正火加热温度范围25(一)退火完全退火(亚共析钢)
8、加热温度Ac3+20~30℃缓冷→F+P目的: 细化晶粒,均匀化组织降低硬度→切削性↑等温退火:等温转变→F+P,再缓冷球化退火(过共析钢)在Ac1+20~30℃等温, 使Fe3CⅡ球化,再缓冷→ 球状P(F+球状Cm)目的:硬度↓,切削性↑,韧性↑扩散退火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目的:使成分、组织均匀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TR+30~50℃目的:消除加工硬化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Ac1,一般为50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