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病例分析.doc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病例分析.doc

ID:59905845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1-26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病例分析.doc_第1页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病例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病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病例分析中央电大农林医药学院 唐已婷  1.细菌的抗药性与转座子  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自己基因突变的结果,而且这个基因突变因为有了细菌间横向传递的多种机制而变得很经常也很快。抗菌素的使用不但不能消灭细菌,反而加快了耐药菌株的形成。耐药菌株的形成速度与抗菌素灭菌能力成比例上升。  细菌可以在没有环境作用的情况下,发生随机突变的事实,是由美籍意大利遗传学家卢里亚(1912-1991)发现的。并因此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奖。细菌的随机突变,使任何一个细菌群体都含有不同的基因型。抗生素是人们按照某一种基因型而设计的。抗生素的应用使该种基因型的细菌迅

2、速死亡,而其他基因型的细菌则以耐药菌株的形式保存下来。本来,在全部细菌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之间有一个平衡关系,一种基因型不会在短时间内排挤另一种基因型而成为细菌种群的主要基因型。抗生素的使用消灭了一部分基因型,这就为耐药菌的繁殖开辟了空间。使菌群整体很快都变成耐药菌。  2.“转座子”基因  细胞质中能够自由移动并传播遗传信息的质粒,经研究,被命名为“转座子”基因。即可以自由活动而插入到其他细胞基因序列中去的移动基因,转座子基因的发现者是美国的麦克林托克。她于1951年就提出移动基因学说,直到40年后,才得到承认,并于1983年获诺贝尔奖。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女科

3、学家麦克林托克在研究玉米的遗传规律时发现,玉米的某些性状的改变是和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变动有关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这些基因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个染色体。于是她便提出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的概念。直到7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证实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确是存在的,而且还发现这些因子并不罕见。它们还对有关的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有人便给这些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转座子,麦克林托克也因为她在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奖。  转座子中包含一些基因,这些基因可以使转座子从原来的DN

4、A链位置上断裂开来,然后再插入到另外的DNA链位置上。当插入到一个新的位置后,转座子对附近基因的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离开该位置时,它又有可能把一些附近的基因也一起带走。转座子的这种行为有点“唯我独尊”,是基因的自私性的一种表现。但无疑,转座子对基因组的进化是有很大作用的。还有一种转座子的自私性就更厉害了。这种转座子本身并不离开原来的位置,而是先转录出RNA,再由RNA反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基因组的其他位置上。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就会使这种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不断增加。由于这种转座子的特殊性,因此又把它们称为逆转座子。  3.肿瘤与致突变剂  长期接触某些化合物可

5、致癌,绝大多数癌与环境因子激发。环境中致癌化合物不仅由于工业应用或生产新化合物增多并且泄入环境,有的由天然产生,如某些霉菌产生的黄曲霉菌,像严重的和熏制食品中的苯并比也是致癌的。致癌物的作用,有些是直接的,有些需经肝脏芳香基羟化酶羟化后才具有致癌作用。许多致癌物作用于DNA的鸟嘌呤,经过复制,成为永久性突变。故能引起突变的化合物可致癌,能致癌的化合物可引起突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