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

ID:5989867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_第1页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_第2页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_第3页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_第4页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品质探究  摘要: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六盘山盆地采集的野外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化验分析:在有机质风度方面,马东山组烃源岩品质最好,乃家河组烃源岩次之,而李洼峡组烃源岩相对较差;在有机质类型方面,盆地南部浅井+露头烃源岩总体有机质类型较好,整体以Ⅱ1型为主;其中乃家河组Ⅱ1-Ⅰ型烃源岩占81.8%,马东山组Ⅱ1-Ⅰ型烃源岩占75.8%,而李洼峡Ⅲ型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为16.7%;在有机质成熟度方面,乃家河和马东山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处在低成熟度演化阶段,而李洼峡组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高,已达到成熟

2、范围进入生油窗,部分样品已经达到了高成熟演化阶段。关键词:六盘山盆地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生油窗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44-021区域地质概况六盘山盆地面积90006km2,地理位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海原、固原等县市,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古板块的南部边缘,东靠鄂尔多斯地块,北与贺兰山对应,西北向河西走廊延伸,西南为北祁连造山带,东南与北秦岭造山带相接,是在元古宙末秦、祁、贺三叉裂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的断坳盆地。在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基底

3、上依次沉积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及下白垩统、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可能发育有石炭-二叠系、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及下白垩统为乃家河-马东山-李洼峡组烃源岩,目前,下白垩统乃家河-马东山-李洼峡组烃源岩已基本落实。六盘山盆地经过50多年的勘探至今未获得重大突破,烃源岩问题是制约勘探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对六盘山盆地烃源岩品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2六盘山盆地烃源岩品质六盘山盆地2010年至2012年共采集露头样品200余块,浅井样品为54块,主要分布在麻黄沟、窑山、炭山、石峡口、寺口子、硝

4、口、火石寨、李俊堡、闵家沟、臭水沟等地。此次分析的白垩系烃源岩样品主要为已有实验结果的硝口(2块)、石条梁(1块)、康家湾(1块)、李俊堡(1块)、寺口子(2块)、臭水沟(2块)和铁家沟(1块)等处10块样品,层位主要是白垩系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烃源岩。2.1有机质丰度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总体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总体有机质丰度较高,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6实验数据揭示,盆地南部李洼峡组18个样品有机碳TOC与生油潜量(S1+S2)分布范围分别为0.2%~1.92%和0.04~10.82mg/g,均值分别为

5、0.75%和2.17mg/g,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4%~0.095%,均值为0.058%;马东山组89个样品TOC和(S1+S2)分布范围为0.08%~6.46%和0.03~48.53mg/g,均值分别为1.57%和9.58mg/g,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2%~0.822%,均值为0.211%;乃家河组33个样品TOC和(S1+S2)分布范围分别0.14%~4.72%和0.05~53.23mg/g,均值为0.76%和2.91mg/g,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3%~0.264%,均值为0.060%。通过白垩系烃源岩级别概

6、率图(图1)可以看出,马东山组烃源岩品质最好,好-中等的烃源岩级别占78.84%;其次是乃家河组烃源岩,好-中等烃源岩占61.54%;而李洼峡组烃源岩相对较差,好-中等烃源岩占52.94%。2.2有机质类型6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显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相对较高,根据透射光-反射光镜下鉴定得知(表1):盆地南部浅井+露头烃源岩总体有机质类型较好,整体以Ⅱ1型为主;其中乃家河组Ⅱ1-Ⅰ型烃源岩占81.8%,马东山组Ⅱ1-Ⅰ型烃源岩占75.8%,而李洼峡Ⅲ型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为16.7%。从HI-Tmax相关图(图2)也可以看出,六盘

7、山盆地南部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烃源岩Ⅱ1-Ⅰ型有机质占了大部分,而李洼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差。2.3有机质成熟度六盘山盆地南部白垩系上部的乃家河-马东山组烃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下部李洼峡组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高。根据送检的Ro数值,马东山组6个烃源岩Ro数值分布范围在0.56%~0.8%,均值为0.66%;结合海参1井前人资料,23个李洼峡组烃源岩Ro数值分布范围为0.79%~1.38%,均值为1.07%。20个乃家河组烃源岩Ro数值分布范围为0.47%~0.75%,均值为0.63%。另外,通过盆地南部乃家河组烃源岩28

8、个Tmax分布范围为393℃~444℃,均值为430℃;66个马东山组烃源岩样品点Tmax分布范围为378℃~446℃,均值为435℃;14个李洼峡组烃源岩样品Tmax分布范围为424℃~502℃,均值为447℃。由Ro数值结合Tmax可以看出,乃家河和马东山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处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