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

ID:59867660

大小:15.57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11-25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_第1页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_第2页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_第3页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_第4页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洲猪瘟教程文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洲猪瘟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规定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直接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5~19天,经蜱叮咬感染的一般不超过5天。病死率与毒株毒力相关,强毒株引起的病死率高达1

2、00%,中等毒力毒株引起的病死率为30%~70%,低毒力毒株仅可引起少量猪发病死亡。2.病原特性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是唯一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大,可达170~190kb;基因多变,基因组两端各有一个高变区,基因型多达22个;病毒存活能力强,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到数十年,在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也可长时间存活。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可通过破坏病毒的囊膜将其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侵害宿主免疫系统,不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3.感染及传播途径各品种的家猪、美洲野猪、欧亚野猪均对本病易感,病死率高

3、;非洲野猪,如疣猪、丛林野猪和大森林野猪的耐受性较强,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病猪在出现临床症状前1~2天就可排毒,尤其从鼻咽部排毒。病毒分布于急性发病猪的各种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钝缘软蜱是该病生物媒介,也是传染源之一。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家猪、野猪、钝缘软蜱三者之间定殖循环。非洲猪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血液感染。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血症期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近距离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设施接触也可引起感染,特别是饲喂了未煮熟的泔水。此外,在有钝缘软蜱存在的地区,感染病毒软蜱的

4、叮咬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物媒介-钝缘软蜱非洲猪瘟病毒的野生宿主-野猪4.临床症状4.1最急性型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4.2急性型病程1~7天,病死率高达100%。体温高达42℃,精神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幸存者将终生带毒。4.3亚急性型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相同,但症状较轻,病死率为30%~70%,持续时间较长(约3周)。体温波动无规律,常在40.5℃以上。妊娠母猪流产。小猪病死率

5、相对较高。4.4慢性型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5.病理变化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有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黏液。脾脏肿大,变软,呈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3-2耳尖发绀3-1皮肤充出血、发绀3-3血性腹泻3-4仔猪浑身发红,神经症状慢性型非洲猪瘟的常见临床症状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至黑色,易碎肾、肝淋巴结肿大出血胆囊、肺水肿肾脏出血点、出血斑肺部肉芽肿纤维

6、素性心包炎、出血点6.样品采集及运送当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应开展猪群、野猪群的采样工作。病原学样品采集刚死亡或者被扑杀病猪的抗凝血(用肝素钠或EDTA作抗凝剂)、脾脏、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此外,还要采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图6肾、肝淋巴结肿大出血图7胆囊、肺水肿图8肾脏出血点、出血斑图9肺部肉芽肿图10纤维素性心包炎、出血点血清学样品无菌采集全血,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样品的运送上述样品应在低温、密封状态下,安全运输到实验室,样品的包装和运输应符合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规定。7.实验室诊断方法血清学检测应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

7、构兽医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病原学检测应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细胞吸附试验(HAD)、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鉴定该病毒的基因型。初步诊断为疑似疫情的,样品需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8.免疫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9.消毒技术消毒药可选用10%苯及苯酚、去污剂、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