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

ID:598462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_第1页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_第2页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_第3页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_第4页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_第5页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_第6页
资源描述:

《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Ⅱ水平皮带机巷底鼓变形机理研究  摘要巷道布置在太原群灰岩层位附近时,由于太灰具有“高水压、贫富水”的特点,在掘进施工中会遇到因断层引起的巷道滞后底鼓变形及出水,针对该问题,本文借助朱仙庄煤矿的实例对巷道底鼓变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以后此类巷道的安全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朱仙庄矿;太灰含水层;底鼓变形;机理分析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3-0031-020引言朱仙庄煤矿Ⅱ水平皮带机巷F19断层破碎带连续发生滞后底鼓变形并伴随有少量底板出水,为彻底治理巷道,采取了物探、钻探、深孔注浆、浅孔泄压、修

2、复改棚等措施对巷道底鼓变形段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大巷工程概况1.1施工概况6朱仙庄煤矿Ⅱ水平皮带机巷位于矿井南部二水平Ⅱ3采区下部,标高-676.2m~-683.6m,为避免巷道揭露10煤,保证10煤保护层工作面的连续开采,该巷道设计为近太原群灰岩掘进,局部地段揭露一灰或在一灰下层位施工。防治水工程设计依据为:将一灰、二灰作为隔水层,防止三、四灰出水,安全隔水岩柱取40m,按“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注浆加固(疏水降压)”的方式掘进。巷道采用锚喷+全封闭29U型棚+滞后注浆支护,锚杆为GM22/2800-49

3、0高强螺纹钢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800mm×1000mm。架全封闭29U型棚支护,棚距500mm,顶、帮采用φ10mm钢筋笆腰背,底板以下采用φ10mm钢筋笆和铁背板腰背,喷厚150mm。注浆锚杆采用φ20×2000mm钢管加工,间、排距2000mm×2000mm。注浆一般滞后迎头150m~200m。1.2地质概况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大巷施工区域内构造复杂、断层较发育,共计揭露大小断层八条,巷道施工层位在10煤下和一灰之间,层间距63m左右,局部地段受断层错动影响,在一、二灰之间层位施工。根据实际揭露及探查F19断层取芯钻孔成果显示,10煤

4、距一灰法距63m,一灰厚约1.5m,二灰厚度约3.4m,一、二灰间距15m~18m,三灰厚度约9.0m,距离二灰约16m,四灰厚度约0.8m,距离三灰1.5m。1.3水文特征6朱仙庄矿太原群灰岩含水层组位于10煤底板下60m左右,含11~13层薄层灰岩,各层灰岩间均由一定厚度的海相泥岩隔水层组成,该含水组富水性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300m以下岩溶发育较低,富水性弱,q=0.0121/s·m~0.0132l/s·m,k=0.021~0.059m/d;该含水层组上段一、二灰厚度薄,富水性弱;三、四灰厚度大,含水丰富。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大巷下

5、部灰岩标高均在-680m以下,富水性弱,但水压大,实测二灰静水压6.35MPa。具有明显的“高水压、贫富水”、在断层等构造发育地段滞后活化突水等特点。2底鼓变形段的工程地质特点2.1空间位置主要的底鼓变形段位于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大巷(北段)中间联巷下口三岔门处。2.2构造特点底鼓段位于F19正断层(∠70°,H=20~35m)与F19-1正断层(H=5m)的破碎带内,F19-1为伴生断层。F19正断层延伸范围广,曾在Ⅱ3采区多处巷道内都有揭露,揭露时均不导水。2.3岩性及水理性质底鼓段巷道主要位于断层下盘,在一灰和二灰之间,一灰紧贴巷道顶板

6、,二灰距离巷道底板15m~18m,三灰距离巷道底板40m左右。巷道揭露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图3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大巷底鼓段剖面图6中国矿业大学从该巷道底臌段巷道底板取四块岩样,经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实验中心鉴定,该岩样为含炭质伊利石泥岩,其主要成分为:伊利石占90%,炭质点5%,黄铁矿、菱铁矿、粉砂各占1%。3巷道历次来压与治理概况底鼓变形主要发生在Ⅱ水平第二部皮带机大巷(北段)拐终测点前39m~89m范围内,该段巷道于2009年5月份开窝施工,至今主要底鼓变形有四次,前三次底鼓变形程度较轻且未伴随出水,均进行了卧底改棚处理。第四次来压在2

7、010年10月1日下午中班,该三岔门处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变形,主要表现为严重底鼓、底梁卡缆断裂、喷层大量脱落,10月2日夜班04:30左右伴随底板出水,水量在2m3/h~3m3/h,至10月4日夜班底鼓基本稳定,最大底鼓量1.1m,水量稳定在2m3/h~3m3/h,经水质化验分析,该水为太灰水与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的混合水。由于第四次来压底鼓变形的破坏速度快,并伴随有底板出水,有明显的突水征兆。随即在该处施工了高分辨率底板直流电法和震波CT探测,均未发现富水异常现象。6针对第四次围岩破坏情况,首先采取了卧底、改棚的措施进行了巷道修复,之后采取了

8、浅孔注浆、深孔泄压的方法进行后期治理,在相邻的Ⅱ水平轨道大巷施工了3个远距离的疏水泄压孔,之后在中间联巷下口向北100m范围内施工了10个注浆加固钻孔,并在底鼓段处施工了5个加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