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

ID:59822593

大小:614.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1-25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_第1页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_第2页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_第3页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_第4页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跳高运动技术分析知识分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跳高运动技术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一、决定跳高成绩的基本因素(一)有效过杆高度公式(二)决定跳高成绩的基本因素分析二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分析(一)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二)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三)背越式跳高过杆与落地技术一、决定跳高成绩的基本因素(一)有效过杆高度公式1、公式:H=H1+H2-H32、公式中的几个定义:(1)H是横杆高度--运动成绩。(2)H1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3)H2是身体重心从H1腾起后的最大腾空高度。(4)H3是过杆瞬间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与横杆的高度差。H3H2H1H★H0是起跳脚着地后屈膝缓冲至最大程度时地面到身体重心

2、的高度。★△H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H1减去H0,也就是起跳腿蹬伸用力的有效工作距离,它对提高H2的值至关重要。(5)H1又可分解为△H和H0,如图:H0H△HH2H3H1(二)决定跳高成绩的基本因素分析1、H1即起跳瞬间的人体重心高度:它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运动员身体形态。身材高、下肢修长的人,重心也高,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体姿势。因为身体姿势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身体重心的变化,如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高摆、提肩、拔腰,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起跳腿的膝踝关节充分蹬直,这会显著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2、H3即身体重心腾

3、起高度与横杆高度差一般来说,跳高时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是在杆上,因此就要求H3值越小越好。当然,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理想的,从理论上讲也是成立的,但在运动实践中很少见到。H3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过杆动作和身体处于杆上的姿势。跳高技术的发展和过杆动作演化的趋向,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的横杆。从跨越式、剪式、滚式发展到俯卧式和背越式,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所以说H3是衡量过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3、H2––身体腾空的最大高度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高度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采用的过杆姿势及身

4、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是提高跳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但是决定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却是H2—即身体腾空的最大高度。决定身体腾空高度H2的因素分析按照物体的斜抛原理,某物体以一定的角度抛向空中,且抛射点与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时,其腾空高度为腾起初速度平方和腾起角正弦平方之积,与两倍重力加速度之比,即:H2=V02sin2a/2g从公式可以看出,决定身体腾空高度H2的主要因素是起跳结束时的腾起初速度V0和腾起角a。(1)影响腾起初速度V0的因素腾起初速度V0是由水平分速度V水平和垂直分速度V垂直所构成。根据功率公式:P=A/t=M×V2/t,可以得知,要提高

5、垂直分速度V垂直,必然要求增大蹬地爆发功率P。又根据P=F×△H/t,增加蹬地爆发功率P的途径有3:一是增大蹬地力F;二是增加蹬伸工作距离△H;三是缩短起跳时间t。(P为功率,A功,t时间,M质量,F力,△H蹬伸工作距离。这里仅考虑垂直方向的物理量)从以上3个途径来看(P=F×△H/t),加大蹬伸工作距离△H,在技术上,必然导致在起跳前过多降低重心而造成严重减速;而增大蹬地力量F、缩短起跳时间t,从人体生理上则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跳高起跳动作的爆发性用力机制,就是要求在极短的时间t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F,从而提高起跳动作的功率,增大垂直腾空速度。

6、这给跳高的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从力学原理我们知道,跳高起跳的垂直速度既依赖于爆发力,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水平速度在起跳阶段转换成垂直速度的效果。研究表明,跳高的助跑速度不断提高,因为快速助跑所获得的动量,可以在起跳时加快起跳腿伸肌群拉长的速度,并使伸肌群受到的刺激强度与冲动频率相应地增高,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收缩,从而加大起跳腿支撑用力的效果,进而有利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换,而获得更大的腾空高度。(2)腾起角a的因素分析影响腾空高度H2的另一个因素是腾起角a,它是身体重心腾起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根据抛射公式,900的腾起角能

7、获得最高腾空高度。但是,这一理论不仅与跳高运动的实际不符,而且也与现代跳高技术的发展方向相抵触。现代跳高技术强调和重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以增大起跳效果。如果纯理论地追求接近900的腾起角,则势必极大地限制助跑速度的发挥和利用,影响起跳效果。因为当运动员力求提高腾起角时,往往会引起起跳时重心过度下降、制动作用加大、最后几步助跑减速、助跑与起跳衔接不紧等,从而导致腾起初速度下降。跳跃技术发展史说明,半个多世纪以来,跳高运动员的腾起角并不是在加大,相反是在减小。20世纪40年代,跳跃运动员采用较慢的助跑速度,制动较大的起跳,那时的腾起角在750~85

8、0之间。后来,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起跳中制动用力减小,跳高的腾起角减小。实践证明,俯卧式技术适宜的腾起角为630~650之间,而背越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