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

ID:59821302

大小:1.0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1-25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_第1页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_第2页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_第3页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_第4页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ppt教学内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PPT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对诗、词、歌、赋、书法、医药、禅理、哲学等均有涉猎,学识广博,尤其在诗坛、词坛、散文上更是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黄庭坚(诗)辛弃疾(词)欧阳修(散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欧苏”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

2、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

3、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

4、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写作背景,也叫散文赋、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赋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赋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置身于良辰美景中,作者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为全文定下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主客触景生

5、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这一段是过度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古人往往“痛饮”伴随着“狂歌”,承接上文的欢乐之情。 苏轼在描写箫声时,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这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由客人的回答带出下文。这就是启下写“悲”。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

6、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作者虽然借客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但醉翁之意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阐明万物的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哀。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是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不朽的事业,保

7、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苏轼的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固然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理想的坚持,身处逆境依然豁达、自信、乐观,也表现了他随缘自适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从流连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江山无尽,风月长存,作者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又回到“乐”字上来。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向政敌作了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既不寂寞也无苦恼。⑴《赤壁赋》“以文为赋”

8、的美学特征:骈散结合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艺术特色⑵形象优美,善于取譬如连用的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⑶情﹑景﹑理融为一体:全文融景、情、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