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

ID:5981709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0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_第1页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_第2页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_第3页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_第4页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析  摘要:本文对青海野马泉成矿带的构造、地层、侵入岩及成矿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供参考。关键词:野马泉成矿带;构造;侵入岩;成矿特征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QinghaiBroncosstructure,springmetallogenicbeltstrata,intrusiverocksandmineralizationcharacteristics,isconducivetotheexploitationofmineralresources,forreference.Keywords:Yemaqu

2、anmetallogenicbelt;tectonicintrusiverocks;metallogenic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野马泉成矿带位于青海东昆仑西部,蕴藏着丰富的铁、铜铅锌等多金属资源,为青海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寒干旱内陆高原盆地气候,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研究程度低。六十年代的矿产普查,在野马泉等地发现了一些铁、铅、锌矿化(点或矿床),主要是以铁为主;七、八十年代开展有关基础地质、矿产方面的勘察。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展了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圈定了找矿靶区;自20008年,开始对

3、野马泉地区铁、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普查,取得了多金属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如景仁东铜锡矿床多金属矿床、虎头崖铜多金属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肯得可克铁、钴、金多金属矿床等(图1)。图1野马泉地区地质简图1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史中,野马泉地区经历了多次复杂而强烈构造变动。NWW向、NW向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且对各时代地层分布、各类岩浆岩和变质作用及矿产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域上分布的各期侵入岩主要受NW向和NWW向两组断裂控制。岩体和围岩的接触面、岩体附近的断裂破碎带及地层不整合面是本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控矿构造主要为与区域EW向主断裂平行的次

4、级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带内矽卡岩化和其他蚀变作用强烈,是主要的赋矿和容矿空间,大量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产于其中。2地层8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金水口群、冰沟群;奥陶系上统铁石达斯群;泥盆系上统契盖苏群;石炭系下统大干沟组、上统四角羊沟组;二叠系下统打柴沟组;三叠系上统;上第三系;第四系(图1)。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与元古界金水口群下岩组呈不整合接触,与奥陶统铁石达斯群下岩组呈断层接触。金水口群分布在区内西南角、北部乌兰乌珠尔山北坡一带,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冰沟群呈东西向展布于巴音郭勒河一带,为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下统大干沟组零星分布在巴音郭勒河西侧,地层走向东西向,与元古界冰沟群,上

5、奥陶统铁石达斯群下岩组呈断层接触,与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统四角羊沟组呈条带状分布于野马泉南侧及巴音郭勒河两侧。3侵入岩8区域上分布的侵入岩属东昆仑花岗岩之祁漫塔格花岗岩亚带。如图1所示,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侵入岩时代主要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以华力西期最为强烈。各期侵入岩明显受到NW向和NW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岩体边部或断层附近,岩石普遍具碎裂或压碎结构,个别岩体受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具有片理和片麻状构造。各期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上均具同化混染现象。围岩蚀变普遍有硅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角岩化和矽卡岩化等。侵入体与大理岩接触处常产生矽卡岩接触变质带,并有

6、矽卡岩型铁矿、多金属矿生成。华力西期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主要类型为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其中斑状二长花岗岩分布最广。印支期侵入岩分布较广,以中酸性岩为主,岩石类型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燕山期侵入岩仅有钾长花岗岩,在冰沟南、景忍东、野马泉出露,岩体呈不规则岩珠状产出,侵入于上奥陶统铁石达斯群下岩组、石炭系、下二叠统打柴沟组下段及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中,外接触带见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4成矿特征野马泉地区位于祁漫塔格弧后裂陷带,前寒武系是结晶基底变质岩形成时期,基底地层以沉积Fe或高背景Fe、W、Cu、Sn、Au元素为主,是重要的矿质

7、来源层和赋矿层位。早古生代早期,陆块开始裂解,地壳发展进入到以拉伸为主的新阶段,呈现出弧后裂陷槽或小洋盆环境格局,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明显。晚古生代本区转为活动大陆边缘,发生了自南而北有限陆-陆俯冲,并伴有以热液活动为主的成矿作用,晚泥盆世的磨拉石建造和强烈陆相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代表这一时期的结束。晚古生代构造旋回多形成与碰撞造山有关的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中生代本区处于强烈的造山活动阶段,岩浆活动强烈,加之区内各类构造的发育,成矿作用主要以热液成矿为主,形成了一系列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