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658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病虫害的种类也相继增多,发生危害程度日渐严重。本文主要对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关键词: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1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1.1炭疽病葡萄炭疽病,又被称为葡萄晚腐病,多在葡萄成熟期时发生,每年5月上中旬葡萄炭疽病开始发病,7月上旬~8月中旬是该病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对果粒会产生主要危害,易引起果实干缩成僵果或果实腐烂。果粒着色期病菌会迅速生长,病斑会不断扩大直到果粒完全腐烂为止。
2、炭疽病病菌多依靠菌丝在枝蔓上越冬,第2年会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果穗,因此,在夏季多雨季节,尤其是果肉开始软化,果料快成熟的高温多雨季节,最易发病。1.2黑痘病4葡萄黑痘病主要对植株的幼嫩部分,如,果梗、幼果、幼叶、叶片等有较大危害。叶片感染该病后,会产生许多小型圆斑,开始时为小黄点,后中央由黄变为灰色,外围伴有紫褐色的晕圈,嫩叶皱缩畸形。幼果受该病感染后,周围会产生褐色圆斑,后中央部分会呈灰白色,边缘变成红色,后期病斑开始硬化,并逐渐龟裂。黑痘病菌通常依靠菌丝在被害组织内越冬,来年4~5月份会产生大量孢子,经风雨进行传播,
3、会反复浸染,每年的4月上旬是该病的发病初期,5月下旬~6月下旬为该病发病的高峰期。1.3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对叶片、新梢和幼果会产生危害。叶片感染该病后,开始呈半透明的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变为黄褐色的三角形小斑点。新梢感染初期会产生白色霜霉层,抑制新梢的生长。幼果感染该病后,容易皱缩脱落。霜霉病病菌靠卵孢子在病残体组织中越冬,由风雨传播,多雨高温天气最易流行。4月下旬~5月上旬是葡萄霜霉病的发病初期,5月中旬~6月中旬的霉雨季节是该病第1次发病高峰期,9月上旬~10月中旬的多雨季节是该病第2次发病高峰期。1.4白腐病4葡萄白腐病主
4、要对成熟果穗、枝梢、叶片、穗轴、果梗等危害最大。果穗感染该病后,开始时会出现浅褐色水溃病斑,后迅速扩大,直至果穗干枯、果粒变褐脱落。枝梢感染多在有伤口的部位,开始发病时呈水溃状,后逐渐变为深褐色。叶片感染易在叶片边缘或有伤口的地方发生,产生浅褐色病斑。其病菌多以孢子器的孢子在病果或病枝上越冬,由风雨传播,高温高湿天气发病最盛,6月中下旬为白腐病的发病初期,7月中下旬为该病发病的高峰期。2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2.1农业措施2.1.1搞好果园清洁工作。搞好果园清洁干作,确保果园清洁是防治葡萄病虫害的根本措施。每年春秋季节集中进行,
5、结合冬季修剪,清扫干净修剪剪下的枯枝叶、剥掉的蔓上老皮,并集中予以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若在生长季节发现病虫危害,要及时将病枝、果穗、果粒和叶片,剪除并予以销毁,以避免病虫害继续传播和蔓延。2.1.2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由于葡萄架面枝叶过密,果穗留量较多,一旦通风透光条件差,最易导致病虫害发生。因此,要努力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抹芽、绑蔓、摘心、摘除老叶,疏除副梢及多余的花穗,确保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对于接近地面的果穗,可用绳子适当高吊,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2.1.3加强水肥管理。对果树进行施肥、灌水时必须根
6、据葡萄植株生长发育需要和土壤肥力而定。若果园地势低洼,要加强排水防涝,以防止病菌的繁殖和蔓延,确保葡萄植株根系的正常生长,提高葡萄树体抗逆性。2.1.44做好深翻和除草工作。果园中的病叶残枝和杂草是病菌、害虫越冬和繁衍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做好除草工作,并结合施基肥深翻,以便将土壤表层的害虫和病菌埋入施肥沟中,减少病虫来源。另外,对土壤进行深翻,还能将葡萄植株根部附近土中的虫蛹、虫茧和幼虫挖出来,集中消灭。2.2化学措施由于葡萄植株在休眠期抗药力强,生长期植株抗药力弱,病虫害容易在树上越冬,故在休眠期施用铲除剂,生长期施保护性药
7、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5°Be石硫合剂能够有效地将树上、芽鳞片上越冬的病原菌杀死,同时防治红蜘蛛和介壳虫。在葡萄发芽前向树上和地面上喷3~5°Be石硫合剂,可铲除越冬病原菌。2.3物理措施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果树病源害虫对温度、光谱声响等的特异性的反应和耐受能力来防治和消灭病虫害。如根据某些病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可在果园中安装杀虫灯,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这种方法既简单方便,又经济环保,效果良好。此外,对地面附近果穗套袋,也能够有效防止病菌浸染。参考文献1刘军.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2011(6)2
8、于成伟,刘雅坤,王欣华等.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1(8)(责任编辑王蔓)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