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6524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菰毛眼水蝇对茭白为害和其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菰毛眼水蝇对茭白为害和其防治方法 菰毛眼水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昆虫,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茭白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展,影响着茭白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同科的灰刺角水蝇、稻水蝇等也可为害茭白,但以菰毛眼水蝇为害为主,数量上占80%以上。该虫寄主范围很广,有茭白、野茭白、水稻、看麦娘、绿萍、水花生等植物,菜农在生产上应重视其为害并加强防治。1.识别要点成虫体型小,体长2.5毫米左右;体黑灰色;前翅前缘有2个缺刻;触颖长,呈梳状;复眼具毛;触角第三节、足基节、足胫节、足跗节、平衡棒均为黄色。卵长梭形,长0.6毫米左右,初产
2、乳白色,3~4天后颜色变深,具7~8条明显的纵条纹。幼虫为长圆筒形,老熟时体长7毫米左右;初孵时乳白色,后转为黄绿色或淡黄色;体表光滑,具刚毛;体11节;前胸气门突起,腹部末端有气门突1对。蛹圆筒形,长7毫米左右;初化蛹时黄绿色,后变黄棕色至棕褐色;体11节;头部前端有两丛黑鬃,尾部有黑色气门突1对。2.为害特点4初孵幼虫大多从茭白叶鞘基部蛀入,先在叶鞘基部表皮内巡回蛀食,后向内蛀食,甚至为害到茭肉。虫道内堆积黄褐色碎屑或结成黄褐色块状。被害叶鞘常沿虫道腐烂折倒。幼虫为害茭肉时大多从基部蛀入,外表蛀孔不明显,待幼虫老熟后向外钻1孔,茭肉
3、外表可见黄褐色斑孔。3.生活习性以老熟幼虫在茭墩根茎壁上越冬。除茭白田正常过冬的茭墩外,老茭田铲除的雄茭、灰茭的茭墩内以及田边、池塘堆放的茭墩残茬均是其重要的越冬场所。每个茭墩中有越冬虫1~5头。成虫对腐臭物及甜食有趋性,飞翔力不强,主要在田边1~3米处活动,离田边越远成虫越少。另外,田埂、河塘边杂草上成虫也比较多。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就能交尾、产卵,产卵期5~7天,每个雌虫可产卵10~50粒。卵散产,大多数产于茭叶的叶鞘背面处,少数产于茭叶、叶鞘正面或茭肉上,看麦娘、绿萍、水花生等杂草上也是产卵场所。卵历期4~7天。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为
4、害期一般18~25天。为害部位多集中在离茭墩10~25厘米的叶鞘上,随季节变化其为害部位也会相应变化,4~6月主要在叶鞘上为害,较少为害茭肉,从7月份茭肉开始受害并逐渐加重。幼虫老熟后在叶鞘内化蛹,叶鞘上残留羽化孔。蛹历期7~11天。高温对该虫有抑制作用。田园环境卫生差,特别是腐烂物多的田块,以及田埂、路边、河边等处瓜皮、果壳等污物多的地方,为害严重。4.发生规律4在江浙一带1年发生4~5代。越冬代幼虫3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产卵,第一代幼虫为害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在7月中旬至9
5、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五代为不完整世代,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由于越冬代发生时间不整齐,从第一代开始就世代重叠,为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8月上旬开始种群数量激增,故秋季为害明显重于春季。主要发生为害世代为第三代,其次是第四代。5.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措施,以防扩散传播。该虫在各地分布不均,为害程度差异大,因此,在引种茭苗时应严把检疫关,特别是无该虫地区更要加强检疫措施,以免人为传播。②消除越冬场所,压低虫源基数。在秋茭收获后,将铲除的雄茭、灰茭、残茬晒干后集中烧毁,或直接填埋水淹、沤肥。③及时清洁田园,
6、铲除田间杂草。在茭白生长季节,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田边瓜皮、果壳等腐败物,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取食来源。④利用灭蝇纸诱杀成虫。根据成虫喜欢在田边杂草上活动的习性,以及对腐臭物及甜食有趋性的特性,选用市售苍蝇粘胶纸,在纸上滴5%~10%蜂蜜水,于成虫发生始盛期至盛末期,放置在茭田和四周田埂的杂草上进行诱杀,每隔15~20米放置1张,3~4天更换1次。4⑤药剂防治。掌握主治1、2代,控制3、4代的策略,灭杀初孵幼虫,兼治成虫,也可与防治茭白其他害虫结合用药。单治时药剂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7、2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20%灭蝇·杀单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大水泼浇。(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西塘河路188号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邮编:21500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