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

ID:5975346

大小:2.27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7-11-13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九——诗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专题指导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九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资源含情创作巧妙鉴赏凝结寓意诗歌鉴赏考查的角度包括,一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二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两大类五个考点)09高考分析对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题进行分析,我发现诗歌鉴赏题有如下几个特点:1,诗、词、曲都有涉及。以诗、词为主,曲只是偶尔点缀(重庆卷)。诗是唐诗宋诗的天下,词是宋词、元词平分秋色。元词出现是今年诗词鉴赏的一大特色。另外,以前流行的比较阅读,也只有湖南一家独有。2,这些诗、词、曲的题

2、材涉及田园、山林、咏怀、送别、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3,题目采取多题(一般两小题,有的三小题)、多问(一般一到两问,多的三问)的方式对诗词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考查。有的题目不容易分清考查的是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技巧,所以复习时不可截然分开。4,从分值来看,尽管有多有少(少的6分,多的11分),但趋势似乎是在增加,北京、江苏10分,辽宁、宁夏~海南11分。分值的增加意味着对该知识板块的重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5,在诗词鉴赏的五个考点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因为难度太大,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设问最多,因为形

3、象、语言是表层的东西,对语言、形象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方面来。“理趣”、“情趣”的问法,写作手法的提法,都是今年高考诗词鉴赏的新变化。6,设问明确,便于考生思考回答,如“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做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思考的范围和表述的中心都很明确,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诗歌鉴赏高考考查趋势1、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主,且离不开景、情、境。2、文字浅

4、显,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离别之恨、相思之苦、羁旅之愁、失意之痛、闲适淡泊之趣、建功立业之情、报国无门之憾、忧国忧民等。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学习目标:学会读懂诗歌的方法打好诗歌鉴赏的基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题目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看题目、作者—题目定内容—作者定诗风看题目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及内容《赋得暮雨送李胄》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山中留客》.3、直接表达作者的写

5、作场景、写作对象。《赋得暮雨送李胄》《咏鹅》《蝉》《望庐山瀑布》4、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天净沙·秋思》《春夜喜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作者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怀才不遇自信与狂放——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李清照——闲适与愁苦。特定内容固定风格在同一背景下,诗人的经历与境遇决定诗歌的特殊主题。知人论世1联系作者生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背景,可以大致了解一个时代的创作面貌。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6、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看注释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

7、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看注释2、看诗后注解两个作用: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

8、“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抓意象意象的效果。(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月亮—是思乡、念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